《漢語大詞典》:紫袍
(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 唐 白居易 《初授秘监拜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紫袍新祕监,白首旧书生。”《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而藩方荐论动踰数百,乃至藏典、书吏、优伶、奴僕,初命则至银青阶,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滥,贵贱不分。” 清 孙枝蔚 《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
(2).草名。《三才图会·草木·紫袍》:“紫袍,生 信州 ,春生发叶,如苦益菜。至五月生花,如金钱紫色,彼方用治咽喉口齿。”
(2).草名。《三才图会·草木·紫袍》:“紫袍,生 信州 ,春生发叶,如苦益菜。至五月生花,如金钱紫色,彼方用治咽喉口齿。”
《漢語大詞典》:小侯
(1).古代用以称小国。《国语·鲁语下》:“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 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 尹知章 注:“往重报轻。所谓大国善下小国,则取小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2).谓四夷之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 孔颖达 疏:“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
(3).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 禹 少子 鸿 ,好筹策。 永平 中,以为小侯。”又《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李贤 注引 袁宏 《后汉纪》曰:“又为外戚 樊氏 、 郭氏 、 阴氏 、 马氏 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一说以年小获封,故称。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纵姬》:“自家姓 郭 ,名 锋 ,世号小侯。祖是 汾阳王 郭子仪 ;姊是当今贵妃娘娘。”
(4).指高官显贵。 宋 余靖 《题刘太傅栖心亭》诗:“宏构小侯第,避权长掩关。”
(2).谓四夷之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 孔颖达 疏:“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
(3).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 禹 少子 鸿 ,好筹策。 永平 中,以为小侯。”又《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李贤 注引 袁宏 《后汉纪》曰:“又为外戚 樊氏 、 郭氏 、 阴氏 、 马氏 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一说以年小获封,故称。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纵姬》:“自家姓 郭 ,名 锋 ,世号小侯。祖是 汾阳王 郭子仪 ;姊是当今贵妃娘娘。”
(4).指高官显贵。 宋 余靖 《题刘太傅栖心亭》诗:“宏构小侯第,避权长掩关。”
《漢語大詞典》:公宴(公讌)
亦作“ 公筵 ”。 公卿高官或官府的宴会。《文选·王粲〈公讌〉诗》 张铣 解题:“此侍 曹操 讌,时 操 未为天子,故云公讌。”《南史·王筠传》:“ 筠 又能用强韵,每公讌并作,辞必妍靡。”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王人授馆,用阻班荆;常在公筵,敬析名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讌,则假手赋诗。”《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故其(三 曹 )公讌、述怀、赠答之诗,亦遂以五言为之。”
(1).公讌。《南史·王藻传》:“ 藻 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叙过寒温,送过敕印,把大小军政一一交盘明白,才吃公宴。”
(2).公众宴请。 巴金 《雪》第二章:“中午局里全体职员公宴了 冯局长 。”
(1).公讌。《南史·王藻传》:“ 藻 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叙过寒温,送过敕印,把大小军政一一交盘明白,才吃公宴。”
(2).公众宴请。 巴金 《雪》第二章:“中午局里全体职员公宴了 冯局长 。”
《漢語大詞典》:拾青紫
《漢語大詞典》:拾地芥
《汉书·夏侯胜传》:“ 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后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輜軿青紫,如拾地芥。” 刘良 注:“取之易如拾地草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凭藉国威,取 王世充 如拾地芥耳!” 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易而必得也。”亦作“ 拾青 ”、“ 拾芥 ”。 唐 薛逢 《邻相反行》:“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以汝材力,三百万亦如拾芥,三钱何至于是。”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 满 人中有建立功名者,取王公如拾芥。”
《漢語大詞典》:极位(極位)
(1).最高位置。指最高官位。 汉 蔡邕 《文烈侯杨公碑》:“人臣之极位,兼而有之。”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太尉 杨彪 ,典歷二司,享国极位。” 唐 白居易 《论王锷欲除官事宜状》:“臣伏以宰相者,人臣极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合轻授。”
(2).最高位置。指皇位。《宋书·武帝纪上》:“ 高祖 以为 玄 未据极位,且 会稽 遥远,事济为难,俟其篡逆事著,徐于 京口 图之。”
(3).最高位置。指皇后位。《前汉书平话》卷下:“羣臣有诗贺帝曰:‘忠臣扶立千门圣, 汉 家天下已回春。日正端门登极位,万国来朝有道君。’”《后汉书·皇后纪上·贾贵人》:“帝既为太后所养,专以 马氏 为外家,故贵人不登极位, 贾氏 亲族无受宠荣者。”
(2).最高位置。指皇位。《宋书·武帝纪上》:“ 高祖 以为 玄 未据极位,且 会稽 遥远,事济为难,俟其篡逆事著,徐于 京口 图之。”
(3).最高位置。指皇后位。《前汉书平话》卷下:“羣臣有诗贺帝曰:‘忠臣扶立千门圣, 汉 家天下已回春。日正端门登极位,万国来朝有道君。’”《后汉书·皇后纪上·贾贵人》:“帝既为太后所养,专以 马氏 为外家,故贵人不登极位, 贾氏 亲族无受宠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