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噭哮
高声长鸣。 唐 杜甫 《义鹘行》:“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
分類:高声长鸣
《漢語大詞典》:朗弹(朗彈)
高声弹奏。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之声,必谓是鱼。弹别调,即无所闻,復弹旧调,依旧有声,遂加意朗弹。”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后遇良辰,饮於花下,酒酣,不觉朗弹数曲。”
分類:高声弹奏
《漢語大詞典》:鸣怒(鳴怒)
高声鸣叫。 宋 范成大 《秦楼月》词:“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鵓鳩鸣怒,緑杨风急。”
分類:高声鸣叫
《漢語大詞典》:诵号(誦號)
高声诵经。 清 黄景仁 《白猿》诗:“老僧诵号至夜分,下阶看天猿在门。”
分類:高声诵经
《漢語大詞典》:酣叫
高声叫喊。南齐书·张岱传:“ 镜 少与光禄大夫 颜延之 邻居, 颜 谈议饮酒,喧呼不絶;而 镜 静翳无言声。后 延之 於篱边闻其与客语,取胡床坐听,辞义清玄, 延之 心服。谓宾客曰:‘彼有人焉。’由此不復酣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凝眸审諦,则 陈明允 也,不觉凭栏酣叫。”
分類:高声叫喊
《漢語大詞典》:豪叫
犹大叫。特指高声吟诵。 元 圆至 《赠天纪》诗:“拈笔诗成首首新,兴来豪叫欲攀云。”
《漢語大詞典》:嗥鸣(嗥鳴)
(1).号鸣。高声呼叫。嗥,通“ 号 ”。 艾青 《拖住它》诗:“不要让它的嗥鸣,惊扰 列宁 的灵魂。”
(2).指尖叫声。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子弹无间断的在我头上飞驰过去,发出惨厉的嗥鸣。”
《漢語大詞典》:唱门(唱門)
在门口高声通报来客或进见者。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丑唱门介:‘ 南安 府学生员进。’”
《漢語大詞典》:鸣赞(鳴贊)
(1).高声唱喊行礼秩序。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赞礼官大声鸣赞,如鸿臚寺焉。”
(2).官名。 明 鸿胪寺属官,掌典礼唱赞之事,从九品。明史·职官志三:“鸣赞典赞仪礼。凡内赞、通赞、对赞、接赞、传赞咸职之。”
《漢語大詞典》:朗调(朗調)
高调。谓高声吟唱。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贞机罕应,良谈於好事之游;朗调多奇,高赏尽名山之曲。”
《漢語大詞典》:虓欢
高声喧呼。 唐 李翱 《江州南湖堤铭》:“南北东西,百里鬭臻,莫不用力,千鎚响振,虓讙相励,不督而勤。”
分類:高声喧呼
《國語辭典》:喳呼  拼音:chā hū
高声喊叫。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听街市恁喳呼,偏冷落高阳酒徒。」
分類:高声叫嚷
《漢語大詞典》:咤呼
怒吼;高声呼叫。《中国民间故事选·捻军的故事》:“话说 王举人 带着众人,赶着绵羊,洋洋得意地正走着嘞,就听前面咤呼一声:‘站着。’”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粗壮结实的中农 杨加喜 总是那么畅快地咤呼着,扯大步赶上前来。”
《國語辭典》:喊话(喊話)  拼音:hǎn huà
于队伍前方高声说话,常指在阵地前方对敌人大声宣传及劝降,或警方包围罪犯,对其大声呼喊使之自首或放弃抵抗。如:「升旗时,老师对著大家精神喊话。」「警长向枪击要犯喊话,希望他们弃械投降。」
《漢語大詞典》:呵噭
高声呼叫。 宋 欧阳修 《代书寄尹十一兄杨十六王三》诗:“辟易未及避,庐儿已呵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