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比试(比試)  拼音:bǐ shi
1.较量高低。《薛仁贵征辽事略》:「有争功者臣与比试,无争者恁时挂印未迟。」《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操欲观武官比试弓箭。」
2.摆出某种动作、姿势。如:「他抡起大枪一比试,全场哗然。」
《国语辞典》:分高下  拼音:fēn gāo xià
分胜负、高低。如:「经过一场激烈的竞争,两队的球技终于能分高下。」
分类:胜负高低
《漢語大詞典》:依永
谓乐声之高低抑扬依随歌咏而变化。《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孔颖达 疏:“‘声依永’者,谓五声依附长言而为之。” 孔星衍 疏:“声者, 高诱 注《淮南子·时则训》云:‘丝竹金石之声也。’”《史记·五帝本纪》:“声依永。” 裴骃 集解引 郑玄 曰:“声之曲折又依长言。” 刘师培 文说:“故和声依永,八音于焉克谐;六律五声,五言于焉出纳。”
《漢語大詞典》:让子(讓子)
(1).围棋术语。即黑方先在盘上放置二个以上(可多至二十五个)的子,再由白方投子。此时,白方称为“授子”,黑方则称为“受子”。终局计算输赢,黑方须还给白方被让子数的一半。
(2).象棋术语。高低手对弈,为使双方棋艺水平相对平衡,在对奕前由高手拿去一子或二子(子的种类,规定为车、马、炮等三种),然后入局。
《漢語大詞典》:轾轩(輊軒)
轩轾。引申为高低、轻重。 清 归庄 《祭吴母王夫人文》:“诸子色养,板舆輊轩,佳时吉日,游览家园。”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惟是音泮輊轩,象昭明两,比物丑类之规,切响浮声之軫,后贤斯闓,古或未昭。” 罗惇曧 《文学源流》:“譬诸 泰 华 等峙,众山争朝,东西画疆,冈峦迥亙,语夫輊轩,无乃强词。”
分類:高低轻重
《漢語大詞典》:律准(律準)
古人奏乐时,用以测定声调高低、使发音准确无误的乐器。新五代史·周臣传·王朴:“又詔 朴 考正雅乐, 朴 以谓十二律管互吹,难得其真,乃依 京房 为律準,以九尺之絃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用七声为均,乐成而和。”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后来人不解逐律吹, 京房 始有律準,乃先做下一箇,母子调得正了,后来只依此为準。”
《漢語大詞典》:降差
高低差别。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 尧 舜 不及於子,让德而称帝, 汤 武 不私於后胤,力取而为王。故道有降差,名有优劣,然立功立德,亦各一时。”
分類:高低
《國語辭典》:布衣交  拼音:bù yī jiāo
布衣,平民的服饰,借指平民。「布衣之交」指贫贱时交往的朋友。《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太平广记。卷二三五。唐霍王元轨》:「唐霍王元轨,高祖第十四子也。谦慎自守,不妄接士。在徐州,与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交。」
《漢語大詞典》:秩次
谓秩禄等级的高低。汉书·江充传:“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后汉书·百官志五:“侯国之相,秩次亦如之。” 唐 韩愈 《送郑校理序》:“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苟在选,不计其秩次,惟所用之。”
分類:等级高低
《漢語大詞典》:七调(七調)
古乐律高低音域,自黄钟至中吕,称七调。魏书·乐志:“ 崔九龙 言於太常卿 祖莹 曰:‘声有七声,调有七调,以今七调,合之七律,起於黄钟,终於中吕。今古杂曲,随调举之,将五百曲。’”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为宫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备。”后世宫、商、角、羽各有七调,称四声二十八调。参阅宋史·乐志十七
《漢語大詞典》:手平
平手。谓势均力敌,不分高低。《西游记》第十七回:“ 三藏 道:‘你手段比他何如?’ 行者 道:‘我也硬不多儿,只战个手平。’”
《漢語大詞典》:内手
犹敛手。谓不敢与争高低。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乐府贵遒深劲絶……‘乌生八九子’、《东门行》等篇,如 淮南 小山 之赋,气韵峻絶,但可为 孟德 道之, 王 、 刘 文学辈,皆当内手矣。”
《国语辞典》:调儿(调儿)  拼音:diào ér
1.曲调,即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老残游记》第二回:「不过二三年工夫,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
2.样子、态度。《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要是狄爷这个调儿,俺也不敢取扰。」《红楼梦》第二三回:「一般也吓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
《漢語大詞典》:抗坠(抗墜)
指音调的高低清浊。语出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 孙希旦 集解引 方悫 曰:“抗,言声之发扬;队,言声之重浊。”队,后作“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歌:“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清 赵翼 《题〈杜诗双声迭韵谱〉》诗:“抑扬抗坠间,妙有自然节。”
《漢語大詞典》:测地(測地)
(1).测定土地的广狭、高低。 宋 晁补之 《再上苏公书》:“夫九九之术,非可以推天而测地。”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图表》:“泰西图学最精,非徒通人达士,测地步天,精究图象,而童子妇女,入初等小学堂,即教以绘事,故兵农工商,无不能作图。”
(2).现作军事名词。指炮兵为确定火炮阵地,侦察仪器等的坐标和赋予基准射向而进行的测量作业。是统一射击指挥和确定火炮射击诸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