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王楷(1109年—1146年),高丽王朝第17任君主(1122年—1146年在位)。字仁表,原名构,是高丽睿宗王俣与顺德王后李氏所生之子,1115年被立为王太子,1122年继承王位,到1126年为止由其外祖父李资谦执政。王楷在位前半期,统治集团内讧频繁,国内局势动荡不安。1126年,王楷欲除李资谦未果,旋在拓俊京的帮助下打倒李资谦,翌年又流放拓俊京。其后宠信和尚妙清,妙清等在劝王楷迁都西京(今平壤)、征伐金朝、称帝建元均未果后,于1135年在西京发动叛乱,次年被金富轼镇压,政局才安定下来。王楷在位时正逢金朝兴起、灭辽侵宋之际,高丽于1126年向金朝称臣,1142年金朝册封王楷为高丽国王,在这期间宋朝先后要求高丽协助攻金和假道入金,均被高丽拒绝,高丽与宋朝的邦交也宣告终结。王楷死后庙号仁宗,谥号恭孝,葬于长陵。

人物简介

简介
王皓(1131年—1202年),高丽王朝第19任君主(1170年—1197年在位)。原名昕,字之旦,是高丽仁宗三子,高丽毅宗胞弟。早年受封翼阳侯,后升为翼阳公。1170年武臣政变发生后,他被郑仲夫、李义方等武臣扶植上位,1172年获金朝册封为高丽国王。他任内是武臣政权下的傀儡,沉浸于书画艺术,缠绵于儿女之情,慑于武臣淫威而仰其鼻息以度日。先后历经了李义方、郑仲夫、庆大升、李义旼等武臣的轮流专权,1196年崔忠献兄弟推翻李义旼,翌年废黜王皓,另立其弟王旼(高丽神宗),五年后王皓病死于昌乐宫,庙号明宗,谥号光孝,葬于智陵。

人物简介

简介
王颛(1330年—1374年),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2年—1374年在位)。初名祺,1366年改名颛,号怡斋、益堂,蒙古名伯颜帖木儿。父为高丽忠肃王王焘,母为恭元王后洪氏。他曾受封江陵大君,少年时代入质宗主国元朝10年,娶元宗室女宝塔失里(追赠鲁国大长公主,谥仁德王后)为妻。1351年冬,元朝扶植他取代忠定王王㫝而成为高丽国王。他在位时对内力图改革积弊,振兴高丽王朝;对外则利用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之机,于1356年铲除奇辙为首的亲元势力,摆脱元朝控制,并向北开拓大片疆域。然而高丽接连遭遇倭寇之患、红巾军东征和崔濡率元军奉德兴君入侵高丽等动乱,改革力不从心,国势日益衰落。1365年任用辛旽进行改革。1370年接受明朝册封为高丽国王。1371年杀辛旽。1374年被侍卫洪伦及宦官崔万生等弑杀,葬于玄陵。1385年明朝赐谥号“恭悯”,高丽加谥恭悯仁文义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他工于书画,有《天山大猎图》《廉悌臣像》等作品传世。

人物简介

简介
王昕(1337年—1348年),高丽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蒙古名八思麻朵儿只。他是高丽两位由元朝公主所生的国王之一(另一位是其曾祖父忠宣王王璋),父亲是高丽忠惠王王祯,母亲是德宁公主亦怜真班。王昕早年以元子身份入质元朝,父王遭元朝流放并死去后,他被元顺帝册封为高丽国王。在位时由王煦、金永暾等大臣辅政,设立“整治都监”,试图对各种积弊加以改革。但王昕享国四年即病死,葬于明陵。后恭悯王上谥号“显孝”,元廷赐谥“忠穆”。

人物简介

简介
王㫝(1338年 —1352年),高丽王朝第30任君主(1349年—1351年在位)。蒙古名迷思监朵儿只。他是高丽忠惠王王祯庶子,母亲是禧妃尹氏。1348年受封庆昌府院君,同年底其兄忠穆王王昕薨,他被元顺帝召入元朝,并受封为高丽国王。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倭寇。1351年元顺帝废㫝立祺,他被迁往江华岛居住,翌年遭毒死。死后葬于聪陵,元廷赐谥号“忠定”。
王祦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简介
王祦(1365年—1389年),是高丽王朝第32任君主(1374年—1388年在位)。小字牟尼奴,一说是高丽恭悯王之子,一说是权臣辛旽之子而被恭悯王冒认为己子,因他遭废黜时被认定为辛旽之子,故在朝鲜王朝所修的史书中被称为“辛祦”。即位前受封江宁府院大君,1374年恭悯王遇弑后被李仁任扶植上位,1377年接受北元册封为高丽国王,1385年又接受明朝册封为高丽国王,1387年令高丽全国改穿明朝冠服,1388年因铁岭立卫问题而同明朝关系恶化,在崔莹的辅佐下发动军队北伐辽东,但北伐将领李成桂、曹敏修发动威化岛回军,他被迫逊位,先后居住在江华和骊兴。1389年因图谋暗杀李成桂而废为庶人,流放江陵,旋即被杀。无庙号、谥号、陵号,后世又称“高丽祦王”。

人物简介

中国对联甘棠奖
高丽琼,网名高寒、高同学。湖北楹联学会《荆楚联坛》责编,《武汉诗词》编辑,《东湖诗社》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