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蜕骸
道家谓解脱仙去。法苑珠林卷四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吴兴 王该 《日烛》曰:‘ 闕夐 登霄, 卫度 继轨。咸恬泊以无生,俱蜕骸以不死者也。’”
《漢語大詞典》:树骸(樹骸)
树起骨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分類:骨架
《漢語大詞典》:枕骸
犹言尸骸枕藉。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 汉 击 匈奴 ,虽得 阴山 ,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分類:尸骸枕藉
《韵府拾遗 佳韵》:会骸(会骸)
扬州记海盐县西南有会骸山
《漢語大詞典》:丐骸骨
谓官吏请求辞官。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然余以病匄骸骨,儻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國語辭典》:易子析骸  拼音:yì zǐ xī hái
相互交换孩子吃,劈开尸骨当柴烧。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后用以形容天灾人祸时,绝粮断炊的惨况。唐。赵元《奉天录》卷三:「围经五月,粮储罄竭,贼围不解,丕先出私家牛马,用充军食,莫不感激焉,乾牛苇弓,并充军食,易子析骸,亦已甚矣。」也作「析骸易子」。
《國語辭典》:易子而食  拼音:yì zǐ ér shí
交换小孩煮食充饥。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形容天灾人祸时,极饥饿的惨况。《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如何?』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韵府拾遗 佳韵》:猪骸
酉阳杂俎有猪骸羹
《韵府拾遗 佳韵》:葬骸
淮南子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彝归之
《漢語大詞典》:灼骸
谓燃骸骨以炊爨。鹖冠子·世兵:“野战则国弊民罢,城守则食人灼骸。” 陆佃 解:“析骸而炊。”
分類:骸骨炊爨
《國語辭典》:土木形骸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
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灵性的人物。语本《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形容人不加修饰的面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晋书。卷四九。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凤之姿,天质自然。」
《國語辭典》:析骸以爨  拼音:xī hái yǐ cuàn
分解人的骨骸来烧火作饭。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后用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因粮尽援绝的悲惨困境。《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华传》:「巡握节而死,非亏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也作「析骨而炊」、「析骨以爨」。
《國語辭典》:析骸易子  拼音:xī hái yì zǐ
形容天灾人祸时,绝粮断炊的惨况。参见「易子析骸」条。《抱朴子。内篇。明本》:「或流血漂橹,积尸筑京,或刑坑降万计,析骸易子。」《魏书。卷一八。太武五王传。广阳王建传》:「前留元标据于盛乐,后被重围,析骸易子,倒悬一隅,婴城二载。」
《國語辭典》:析骸以爨  拼音:xī hái yǐ cuàn
分解人的骨骸来烧火作饭。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后用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因粮尽援绝的悲惨困境。《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华传》:「巡握节而死,非亏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也作「析骨而炊」、「析骨以爨」。
《漢語大詞典》:四肢百骸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桮棬。” 夏丏尊 《风格的研究》:“大气中充满着温暖,使人卸去了夹衣,只穿着单衫,四肢百骸都感到轻松舒适的快感。”亦作“ 四体百骸 ”、“ 四肢百体 ”。《绿野仙踪》第七三回:“胎一成,则四体百骸气随欲至,如珠滚荷盘,如烟含柳缕,无不可到之处也。” 老舍 《赵子曰》第九:“ 赵子曰 四肢百体一齐往外涨,差一些没把大袄,幸亏是新买的,撑开了绽。”
《漢語大詞典》:四体百骸(四體百骸)
见“ 四肢百骸 ”。
《漢語大詞典》:四肢百骸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桮棬。” 夏丏尊 《风格的研究》:“大气中充满着温暖,使人卸去了夹衣,只穿着单衫,四肢百骸都感到轻松舒适的快感。”亦作“ 四体百骸 ”、“ 四肢百体 ”。《绿野仙踪》第七三回:“胎一成,则四体百骸气随欲至,如珠滚荷盘,如烟含柳缕,无不可到之处也。” 老舍 《赵子曰》第九:“ 赵子曰 四肢百体一齐往外涨,差一些没把大袄,幸亏是新买的,撑开了绽。”
《漢語大詞典》:业尸骸(業屍骸)
罪孽的尸骨。常用于自怨自詈。 元李行道《冤家债主》第二折:“我如今备棺槨将他殯,不知我这业尸骸又著那个收。”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你守着业尸骸学 庄子 鼓盆歌。”
分類:罪孽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