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浑纯(渾純)  拼音:hún chún
1.一种古时的赌博。以六个或八个铜钱掷地,若都是正面或背面,称为「浑纯」。元。李文尉《燕青博鱼》第二折:「又被这个不防头爱撇的砖儿稳,可是他便一博六浑纯。」《水浒传》第一○四回:「那攧钱的名儿,也不止一端,乃是:浑纯儿,三背间,八叉儿。」也称为「浑成」。
2.质朴纯正。如:「毕业以后,他由一个浑纯的青年变成圆滑的商人。」
《漢語大詞典》:朽骼
枯骨。借指博戏中的骨骰子。 唐 刘禹锡 《观博》:“非予术之不工,是朽骼者不予畀也。”
《漢語大詞典》:朱窝(朱窩)
(1).赌具。骰子的名称。因其凹点内常涂以红色,故称。《水浒传》第一○四回:“那掷色的名儿,非止一端,乃是:‘六风儿’,‘五公子’,‘火燎毛’,‘朱窝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骰子朱窝, 宋 冢宰 朱河 所造,本名除红,今人误以河为窝耳。”
(2).借指赌场。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偕征》:“青楼撒漫第一,朱窝掷手无双。”
《漢語大詞典》:黑犊(黑犢)
(1).古代博戏。用木制骰子五枚,每枚两面,一面涂黑,一面涂白,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掷之五子皆黑者为卢,胜采;二雉三黑为雉,次胜采;二犊三白为犊,又次,“黑犊”即指此。晋书·刘毅传:“后於东府聚摴蒱大掷,一判应至数百万,餘人并黑犊以还,唯 刘裕 及 毅 在后。”参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2). 西汉 末称号为“青犊”的农民起义军。后亦泛指农民起义军。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卒之黄巾黑犊之屯聚,青袍白马之横行。” 明 夏完淳 《讨降贼大逆檄》:“因之青袍入殿,外朝不抱乌号;黑犊惊鑾,后苑惟啼苦竹。”
《漢語大詞典》:穴骼
即色子,又称骰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六赤打叶子:“ 房千里 《骼子选格序》云:‘ 开成 三年春,予自海上北徙,舟行次 洞庭 之阳……遇二三子号进士者,以穴骼双双为戏,便投局上,以数多少为进身职官之差数。’”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骼子四绯:“按 李洞 诗曰:‘六赤重新掷印成。’六赤亦骰子名也,又曰穴骼,又曰明琼。”
分類:色子骰子
《漢語大詞典》:除红(除紅)
赌具骰子名。又名朱窝。亦指用这种骰子掷点以决胜负的博戏。说郛卷一○二引 元 杨维桢 《〈除红谱〉序》:“ 朱河 字 天明 , 宋 大儒 朱光庭 之裔,南渡时始迁 建业 ,遂世家焉。 河 少有才望,落魄不覊,仕至天官冢宰。此书世传 河 所作,本名《除红谱》。除红者,以除四红言之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骰子朱窝, 宋 冢宰 朱河 所造,本名除红。今人误以河为窝耳。” 杨荫深 《事物掌故丛谈·博戏》:“ 宋 时也有不用选图,而只掷点以定赏罚的,如 朱河 的‘除红’。”参见“ 朱窝 ”。
《漢語大詞典》:朱窝(朱窩)
(1).赌具。骰子的名称。因其凹点内常涂以红色,故称。《水浒传》第一○四回:“那掷色的名儿,非止一端,乃是:‘六风儿’,‘五公子’,‘火燎毛’,‘朱窝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骰子朱窝, 宋 冢宰 朱河 所造,本名除红,今人误以河为窝耳。”
(2).借指赌场。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偕征》:“青楼撒漫第一,朱窝掷手无双。”
《漢語大詞典》:琼畟(瓊畟)
古代博具。骰子。列子·说符“击博楼上” 张湛 注引《古博经》:“其掷采以琼为之。琼畟方寸三分,长寸五分,鋭其头,钻刻琼四面为眼,亦名为齿。”
《漢語大詞典》:掷博齿(擲博齒)
赌博的一种。博齿,即骰子。新唐书·逆臣传下·董昌:“凡民讼,不视狱,但与掷博齿,不胜者死。”
分類:赌博骰子
《漢語大詞典》:骰局
用骰子进行赌博或游戏的一种集会。《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双陆收骰局,琵琶上练丝。”
《漢語大詞典》:押摊(押攤)
赌博的一种。庄家在有盖的盆内摇骰子,参加者在各门下赌注。开盖看骰子的点数以定输赢。 冰心 《冬儿姑娘》:“四五岁的时候,就满街上和人抓子儿,押摊,耍钱,输了就打人,骂人,一街上的孩子都怕她。”
《国语辞典》:药骰(药骰)  拼音:yào tóu
灌有铅或水银的骰子。使掷骰时便于操纵点数。《石点头。卷一○。王孺人离合团鱼梦》:「丁奇却是久掷药骰的。周玄初出小伙子,那堪几掷,身边所有,尽都折倒。」
《國語辭典》:摇摊(搖攤)  拼音:yáo tān
一种赌博游戏。分么、二、三、四四门。把骰子四粒放入容器中摇动,开时,总计点数而除以四,除尽无馀为四,有馀则看馀数多少而为么、二、三,赌博者按门下注,中的人得彩三倍。
《国语辞典》:随机变数(随机变数)  拼音:suí jī biàn shù
投掷两个骰子时,所得点数之和有机遇的成分在内。在机率论中,此种含有机遇成分的变数称为「随机变数」。
《国语辞典》:呼么喝六  拼音:hū yāo hè liù
1.么、六为骰子点数。呼么喝六形容赌博时的喧哗声。《水浒传》第一○四回:「那些掷色的在那里呼么喝六,攧钱的在那里唤字叫背。」《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听得这房里浅斟低唱,那屋里呼么喝六。」
2.举动浮躁,盛气凌人。《红楼梦》第七一回:「如今贾母庆寿这样大事,乾看著人家逞才卖技办事,呼么喝六弄手脚,心里早已不自在。」《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如今看见出局的轿子,一般是呼么喝六,横冲直撞。」
《国语辞典》:告么  拼音:gào yāo
斗牌时,洗完牌后,每人先翻一张牌或投骰子,比较点数大小,依序起牌,点数大者为头家,点数最小者出局。因么点次序在先,所以称这种按点起牌的方式为「告么」。《红楼梦》第四七回:「铺下红毡,洗牌告么,五人起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