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骨清
石骨
战骨
侠骨
鹤骨
朽骨
心骨
道骨
蜕骨
刻骨
无骨
龙骨
骨格
骨肉亲
气骨
《漢語大詞典》:骨清
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蒋子文 者, 广陵 人也。嗜酒好色,挑达无度。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 唐 杜牧 《赠李秀才》诗:“骨清年少眼如冰,凤羽参差五色层。天上麒麟时一下,人间不独有 徐陵 。”
《漢語大詞典》:石骨
坚硬的岩石。 宋 王炎 《游砚山》诗:“涧水抱石根,石骨多紺碧。”《英烈传》第四九回:“那 富阳县 治,前面大江,后枕峻岭,右有 鹤山 ,插出江口,石骨崚嶒,朝夕当潮水浸射。”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岸侧石骨,坡陀下趋。”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可是终于太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分類:坚硬岩石
《漢語大詞典》:战骨(戰骨)
战死者的骸骨。 唐 李颀 《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 汉 家。”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草满畬田多战骨,花飞驛路少人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庙堂有策军书急,天地无情战骨多。”
分類:死者骸骨
《國語辭典》:侠骨(俠骨)  拼音:xiá gǔ
勇敢、仗义助人的气魄。唐。李贺 诗二三首之一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儒林外史》第三○回:「老天就肯辜负我杜慎卿万斛愁肠,一身侠骨!」
《漢語大詞典》:鹤骨(鶴骨)
(1).修道者的骨相。 唐 孟郊 《石淙》诗之五:“飘飘鹤骨仙,飞动鼇背庭。”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道人絶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2).伶仃瘦骨。 五代 齐己 《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诗:“瘦应成鹤骨,閒想似禪心。” 金 元好问 《工部赵侍郎下世日作》诗:“鹤骨翛然卧石牀,情知合眼即仙乡。” 清 周亮工 《哭陈开仲》诗:“鹤骨难支萧寺雨,鶻魂彳亍故园心。”
(3).鹤骨笛。 清 石同福 《探春慢·小庚先生以孤山探梅词见示继声奉教》词:“鹤骨频吹,梅魂未醒。都入客怀凄怨。”
《漢語大詞典》:朽骨
谓死者之骨。亦指死者。韩非子·忠孝:“朽骨烂肉施於土地,流於川谷。”汉书·王莽传下:“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陇发掘,害徧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 莽 之甚者也。” 唐 李绅 《悲善才》诗:“闻道善才成朽骨,空餘弟子奉音徽。”
分類:死者
《漢語大詞典》:心骨
(1).犹心,内心。 唐 元稹 《连昌宫词》:“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宋 黄庭坚 《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词:“万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坟上土新乾。” 郁达夫 《沉沦》:“朝夕的凉风,同刀也似的刺到人的心骨里去。”
(2).志气;意气。 唐 李贺 《送沈亚之歌》:“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漢語大詞典》:道骨
修道者的气质。 唐 王昌龄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诗:“嗟余无道骨,发我入 太行 。” 宋 孔平仲 《送谢仲规致仕》诗:“观公眉宇秀,凛凛有道骨。”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祈雨》:“道骨合栖 蓬岛 ,奈雄心一片难消。”
《漢語大詞典》:蜕骨
(1).脱骨。《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虵折鳞於平皋,龙蜕骨於深谷。”蜕,一本作“ 脱 ”。 唐 李绅 《灵蛇见少林寺》诗:“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閒。”
(2).灵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庙有穴五,往往见变异,出云雨。或投器穴中,则见於池,而近岁有得蜕骨於池者,金声玉质,轻重不常,今藏庙中。” 明 唐顺之 《与姜编修廷善书》:“ 崇安 、 建阳 之间诚是仙灵窟宅,昔人蜕骨,在在有之。”
《國語辭典》:刻骨  拼音:kè gǔ
1.比喻深切难忘。《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元史。卷一九七。孝友列传一。赵一德》:「一德自去父母,得全生依门下者,三十馀年矣,故乡万里,未获归省,虽思慕刻骨,未尝敢言。」
2.比喻竭尽脑力寻思。唐。刘得仁 陈情上知己诗:「刻骨搜新句,无人悯白衣。」
3.形容刑法严酷。宋。苏轼志林〉一三首之七:「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立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漢語大詞典》:无骨(無骨)
(1).指人体中没有骨的部位。《礼记·深衣》:“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郑玄 注:“当骨,缓急难为中也。”
(2).体无骨骼。形容体态柔软轻盈。《尸子》卷下:“ 徐偃王 有筋而无骨。”《飞燕外传》:“丰若有肌,柔若无骨。” 唐 刘禹锡 《观柘枝舞》诗之二:“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
(3).以指无骨虫。吕氏春秋·任数:“不至则不知,不知则不信,无骨者不可令知冰。” 高诱 注:“若无骨之虫,春生秋死,不知冬寒之有冰雪。”
(4).不要折伤骨骼。《国语·晋语九》:“夷请无筋无骨,无面伤,无败用,无陨惧。” 韦昭 注:“无骨,无折骨。”
(5).谓没有骨气。《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张缵 《让尚书仆射表》:“虽復吐言如伤,屈体无骨,动容窃斧,犹成多憾。” 唐 李白 《赠新平少年》诗:“ 韩信 在 淮阴 ,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6).指文辞没有风格骨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徵也。”
(7).指字体柔弱无力。《法书要录》卷一引 晋 卫夫人 《笔阵图》:“昔 秦丞相 斯 见 周穆王 书,七日兴嘆,患其无骨。”
《國語辭典》:龙骨(龍骨)  拼音:lóng gǔ
1.龙的骨头。《史记。卷二九。河渠书》:「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
2.一种中药。为古代动物骨骼的化石。有镇静、收敛的功效。
3.贯通船底前后的中央强力纵梁或构材。船只的水下脊骨、肋骨及船壳板均连接于此。
《國語辭典》:龙骨车(龍骨車)  拼音:lóng gǔ chē
一种木制的水车,用以激水灌溉田地。可利用人力、畜力、风力转动汲水,架水槽由许多汲水的小箱子连接,由于连的很长,看起来像龙骨,故称为「龙骨车」。
《國語辭典》:骨格  拼音:gǔ gé
1.人的风格、气度。《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红楼梦》第一回:「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2.诗文的骨架和格式。如:「他的文章淡逸萧疏,骨格遒劲。」
《漢語大詞典》:骨肉亲(骨肉親)
指血统关系亲密的家人,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廻君是同舍客,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明 刘基 《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诗:“岂无骨肉亲?太半生死隔。”
《國語辭典》:气骨(氣骨)  拼音:qì gǔ
气概风骨。《南史。卷七二。文学传。丘灵鞠传》:「迟字希范,八岁便属文。灵鞠常谓『气骨似我』。」唐。吴融〈赠广利大师歌〉:「近来兼解作歌诗,言语明快有气骨。」也作「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