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骨牌理论(骨牌理论)  拼音:gǔ pái lǐ lùn
冷战时期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最早由美国总统艾森豪提倡。指东南亚的安全,如唇齿相依一般,如果有一处被共产主义赤化,其相邻地区将随之不保。
《漢語大詞典》:骨牌凳
面呈长方形似骨牌的木凳。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其中,摆有两张小小的方桌,十六张小小的骨牌凳。” 邹韬奋 《经历》三六:“我们两个人被带到第一个囚室的外面,望望里面约有六七尺宽,十几尺深。排着一个两层的小铁床,一张小木椅(骨牌凳)。”
《國語辭典》:骨牌  拼音:gǔ pái
一种以骨头、象牙、竹子或乌木制成的娱乐用具。每副三十二张,上面刻著两个到十二个圆点,以不同方式排列,常用作赌具。也称为「牙牌」。
《國語辭典》:牙牌  拼音:yá pái
1.一种用象牙或骨、角等制成的玩具。共三十二张,作长方形,面雕二到十二个圆点,错综或叠排列。后世用为赌具,或用以占卜。也称为「骨牌」。
2.官吏出入官门时佩戴的象牙制识别牌。宋。欧阳修 早朝感事诗:「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明史。卷二六六。金铉传》:「知帝已崩,解牙牌拜授家人,即投金水河。」
《漢語大詞典》:抹骨牌
用骨牌娱乐或赌博。抹牌的一种。红楼梦第二八回:“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没人,你抹骨牌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