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嘴硬骨头酥(嘴硬骨頭酥)
形容嘴上说的强硬而内心却很怯弱。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觖望招兵》:“晨起饱餐饝饝,夜来满饮醍醐,从来嘴硬骨头酥,出阵汪汪泪堕。”
《国语辞典》:贫骨头(贫骨头)  拼音:pín gú tou
1.贫嘴的人。如:「尽在那儿嚼舌根,真是贫骨头。」
2.吝啬的人。如:「那人讲到钱就斤斤计较,一毛不拔,贫骨头一个。」
分类:吝啬
《国语辞典》:嫩骨头(嫩骨头)  拼音:nèn gú tou
1.软骨。
2.发育未成熟的骨骼。
3.讥笑人没有魄力,经不起考验或折磨。如:「把挫折当考验,勇敢地承担责任,才不会被当做嫩骨头的人。」
《国语辞典》:懒骨头(懒骨头)  拼音:lǎn gú tou
1.骂人懒惰的话。如:「小孩子要养成勤劳习惯,不要一副懒骨头的样子!」
2.一种质地柔软的座垫,形状可随坐姿不同而有所变动。
《國語辭典》:狗骨头(狗骨頭)  拼音:gǒu gú tou
骂人的话。指人行为卑贱、恶劣。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呸!不识羞的狗骨头!这个是你的儿,你的女?恼了我,扇你那贼弟子孩儿。」
分類:詈词
《漢語大詞典》:花骨头(花骨頭)
指骰子、骨牌之类的赌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赌符:“族人曰:‘倘得珠还 合浦 ,花骨头当铁杵碎之。’” 沈从文 《主妇集·贵生》:“我们五爷花姑娘弄不了他的钱,花骨头可迷住了他。”
《國語辭典》:骨头骨脑(骨頭骨腦)  拼音:gú tou gú nǎo
吃剩的肉骨头和残羹馀菜。《儒林外史》第一八回:「胡三公子叫家人取了食盒,把剩下来的骨头骨脑和些果子装在里面。」
《國語辭典》:骨头架子(骨頭架子)  拼音:gú tou jià zi
1.动物身体内的骨骼。如:「鱼被吃得只剩骨头架子了。」
2.人瘦得只剩皮包著骨。如:「长期营养不良让他变成这副骨头架子。」
《漢語大詞典》:骨头节儿(骨頭節兒)
方言。即骨节。
分類:方言骨节
《漢語大詞典》:黑骨头(黑骨頭)
黑骨头代表劳动人民,白骨头代表贵族,出自某些民族的传说。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我是地主的女儿,也是佃农的女儿,所以我身上有白骨头也有黑骨头。”
《漢語大詞典》:含着骨头露着肉(含着骨頭露着肉)
比喻闪烁其词,不明不白。红楼梦第八八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説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列公,请想这桩‘套头裹脑’的事,这段‘含着骨头露着肉’的话……此外就得让説书的还知道个影子了。”《三侠五义》第一一八回:“你不用合我含着骨头露着肉的。你既有心,我也有意。”
分類:不明不白
《漢語大詞典》:棒子骨头(棒子骨頭)
方言。附着玉米粒的穗瓤子。 杨朔 《乱人坑》:“他们吃的是高粱面、黑豆面、云豆面,磨面时奸商还给带上棒子骨头、高粱帽子,掺进沙土、木渣、树皮、山药梗子,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
《國語辭典》:吃人不吐骨头(吃人不吐骨頭)  拼音:chī rén bù tǔ gú tou
比喻贪狠、凶残至极。如:「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傢伙,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都做得出来。」
《漢語大詞典》:吃肉不吐骨头(吃肉不吐骨頭)
见“ 吃人不吐骨头 ”。
《國語辭典》:吃人不吐骨头(吃人不吐骨頭)  拼音:chī rén bù tǔ gú tou
比喻贪狠、凶残至极。如:「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傢伙,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都做得出来。」
《漢語大詞典》:吃死人不吐骨头(吃死人不吐骨頭)
见“ 吃人不吐骨头 ”。
《國語辭典》:吃人不吐骨头(吃人不吐骨頭)  拼音:chī rén bù tǔ gú tou
比喻贪狠、凶残至极。如:「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傢伙,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都做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