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占应(占應)
占卜显现的征兆及其验证。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举其占应,览故考新。”明史·五行志一:“史志五行,始自汉书,详録五行传説及其占应。”
《國語辭典》:推验(推驗)  拼音:tuī yàn
推算验證。《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袁天纲在司天台无事,把那世数推验,做一个图谶。」
《漢語大詞典》:徵材
验证材料。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彰往则必取裁,切今则必徵材。”
分類:验证材料
《國語辭典》:徵文  拼音:zhēng wén
1.公开徵求文章。如:「徵文启事」、「徵文活动」。
2.取證于典籍史料的记载。《宋书。卷一六。礼志三》:「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阙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徵文。」清。连横〈台湾通史序〉:「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徵文难。」
《漢語大詞典》:后验(後驗)
日后验证。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我出京之时,私下把一个鈿盒分开两扇,各藏一扇,以为后验,写下文书一纸。”
分類:验证
《漢語大詞典》:目验(目驗)
目击;亲眼验证。 唐 李绰 尚书故实:“盛膏小银合子, 韩氏 收得后犹在, 融 即相国亲密,目验其事,因附于此。”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古时 犹太 人定年月以太阳为準,於历法疏而於目验密,常居山候月,以初见月为月第一日。” 王闿运 《〈论语训〉序》:“ 曾子 全身而曰啟予手足,岂欲小子目验乃后不诬?” 郭沫若 《创造十年》五:“我渴望着看海中日出的光景,忍着眩晕,跑上甲板,好容易把那光景目验了一下,但几乎把自己的肝脏都吐了出来。”
《漢語大詞典》:审合(審合)
审查验证。韩非子·二柄:“人主将欲禁姦,则审合刑名者,言异(与)事也。”
《漢語大詞典》:参实(參實)
验证,核实。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 臣 以会日促迫,故先举所闻,其未审者,方当参实,以除凶类。”宋史·天文志一:“至 唐 僧 一行 ,改《大衍历法》,始復用浑仪参实,故其术所得,比诸家为多。”
分類:验证核实
《漢語大詞典》:校验(校驗)
核对查考;比较验证。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汲冢书﹞竹简漆书科斗文字,杂写经史,与今本校验,多有异同。” 唐 司空图 《华夷图》:“煨烬所残,尚存 贾僕射 方域之志,披图校验,成败可知。” 克非 《春潮急》七:“买牛而要把犁头扛来当场校验,不仅在 踏水桥 ,即在全县四十八个乡镇的历史上也算得是空前之举。”
《漢語大詞典》:参直(參直)
参验证明。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从正面来指示出一种认识还不够,还须从反面来指示它,便是所谓‘兼指’。假若再从侧面来证明,便是所谓‘衡指’,‘参直’。‘参直’者,参证也。”
《漢語大詞典》:稽同
犹稽合。考校,验证。韩非子·主道:“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隋书·经籍志一:“ 孔子 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讖,以遗来世。”
分類:考校验证
《漢語大詞典》:参检(參檢)
参考验证。汉书·何武传:“﹝ 何武 ﹞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后汉书·儒林传序:“ 熹平 四年, 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
《國語辭典》:考證  拼音:kǎo zhèng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明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据」。
《漢語大詞典》:人验(人驗)
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
分類:验证人事
《漢語大詞典》:比勘
谓比照验证。《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回营,细想那丫鬟的话及园中光景,与那 吕仙阁 丽人比勘起来,觉得 剑秋 的话句句是真;也疑 吕仙阁 所见的,定是 采秋 。”
分類:比照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