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923 【介绍】: 唐末京兆万年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昭宗龙纪元年进士。历迁中书舍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宰相韦贻范遭母丧,李茂贞欲贻范还相,偓执不草麻。及帝自凤翔还,偓处决机密,甚合帝意,屡欲相之,皆固让。为朱温所恶,累贬邓州司马。后召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避闽,依王审知而卒。工诗,其诗多写艳情,称“香奁体”。有《韩内翰别集》、《香奁集》、《金銮密记》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4—923,生年—作842 字致尧(《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一作致光(《新唐书》本传)。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父韩瞻与李商隐联襟。韩偓幼年即席赋诗,李即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称赏。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登第。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曾与宰相崔胤定策诛宦官刘季述,深为昭宗信任,屡欲拜相,偓固辞之。朱温专权,恨偓不附己,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后召复原官,偓不敢入朝,举家入闽依王审知而终。生平详见《十国春秋》本传、《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九。韩偓生逢乱世,诗作多与时局离乱有关,如《乱后至近甸有作》、《乱后春日途经野塘》、《感事三十四韵》、《避地寒食》等。南依王审知后,仍多故园之思,如《故都》、《中秋寄杨学士》等。他如怀古、咏物、写景等诗,均有可诵之作。《遁斋闲览》称其作“词致婉丽”(《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南依王审知后“其词凄楚,切而不迫”(《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五引《潘子真诗话》)。早年所作《香奁集》,人或以为“丽而无骨”(《许彦周诗话》)。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六以为和凝作,假名韩偓,后人已辨明此说之非。其《已凉》《重游曲江》等作,清丽可诵。诗集以四部丛刊《玉山樵人集(附香奁集)》为通行。《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
唐诗汇评
韩偓(844-923?),字致免,一云字致光。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韩瞻之子,小字冬郎,十岁能诗,李商隐赠诗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句。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佐河中暮。召乞左拾遗。乾宁末,以刑部员外郎为凤翔节度掌书记。光化中,自司勋郎中兼侍御史知杂入翰林充学士,迁左译议大夫、中书舍人、兵户二部侍郎、学士承旨。昭宗数欲以为相,皆辞让。天复三年,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仅不敢归朝,入闽依王审知,卒。有《韩偓诗》一卷、《香奁集》一卷、《金銮密记》五卷,今存《香奁集》。后人辑有《韩轮林诗集》(或名《玉山樵人集》)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词学图录
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人。有《韩内翰别集》、《香奁集》,人称香奁体。王静安辑《香奁词》一卷。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
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第进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左谏议大夫。宰相崔允判度支。表以自副。入翰林为学士。迁中书舍人。从昭宗幸凤翔。迁兵部侍郎。进承旨。朱全忠恶之。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挈其族南依王审知。卒。

作品评论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梦溪笔谈
唐韩偓为诗极清丽,有手写诗百馀篇,在其四世孙奕处……庆历中,予过南安见奕,出其手集,字极淳劲可爱。
彦周诗话
高秀实又云:“元氏艳诗,丽而有骨;韩偓《香奁集》,丽而无骨。”时李端叔意喜韩偓诗,诵其序云:“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美动七情。”秀实云:“动不得也,动不得也。”
周紫芝《书韩承旨别集后》
渥(偓)为唐末宗社颠隮之际,窜身于戈戟森罗之中,虽扈从重围,犹复有作。当是之时,独能峥嵘于奸雄群小之间,自立议论,不至诡随,唐史臣称之,以谓有一韩渥尚不能容,况于贤者乎?则知渥非荏苒于闺房衽席之上者,特游戏于此耳。
薛季宣《香奁集叙》
偓为诗有情致,形容能出人意表……富才情,词致婉丽。
张侃《跋楝词》
偓之诗,淫靡类词家语,前辈或取其句,或剪其字,杂于词中。欧阳文忠尝转其语而用之,意尤新。
对床夜语
韩偓在唐末粗有可取者,如“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细水浮花归别浦,断云含雨入孤村”、“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五言如“鸟啼深不见,人语静先闻”,虽神气短缓,亦微有深致。其《秋夜忆家》绝句云:“垂老何时见弟兄,背灯悲泣到天明。不知短发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凄楚可悲,亦善于词者。若“挟弹少年多害物,劝君莫近五陵飞”,又“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是直讪耳。诗人比兴扫地矣。
唐才子传
偓自号“玉山樵人”,工诗,有集一卷。又作《香奁集》一卷,词多侧艳新巧。
唐音癸签
韩致尧冶游情篇,艳夺温、李,自是少年时笔。翰林及南窜后,顿趋浅率矣。
《诗源辨体》
韩偓《香奁集》皆裙裾脂粉之诗,高秀实云:“元氏艳诗,丽而有骨;韩偓《香奁集》,丽而无骨。”愚按:诗名《香奁》,奚必求骨?但韩诗浅俗者多,而艳丽者少,较之温、李,相去甚远。
《唐诗韵汇》
唐诗七律……韩致光香奁秀丽,别自情深。
《古欢堂集•论七言律诗》
温飞卿、韩致光辈,比事联词,波属云委,学之成一家言,胜于生硬干酸者远矣。
《唐诗笺注》
韩偓、韦庄,亦宗中唐,而砥柱晚唐。
《四库全书总目》
其诗虽局于风气,浑厚不及前人,而忠愤之气,时时溢于语外。性情既挚,风骨自遒。慷慨激昂,迥异当时靡靡之响。其在晚唐,亦可谓文笔之鸣凤矣。变风变雅,圣人不废,又何必定以一格绳之乎!
纪昀《书韩致尧<香奁集>后》
《香奁》一集,词皆淫艳,可谓百劝而并无一讽矣。然而至今不废,比以五柳之闲情,则以人重也。著作之士,惟知文之能传人,而不知人之能传文,于此亦可深长思矣。……《香奁》之词,亦云亵矣。然但有悱恻眷恋之语,而无一决绝怨怼之言,是亦可以观其心术焉。
纪昀《书韩致尧<翰林集>后》
致尧诗格不能出五代诸人上,有所寄托,亦多浅露。然而当其合处,遂欲上躏玉溪、樊川,而下与江东相倚轧,则以忠义之气发乎情,而见乎词,遂能风骨内生,声光外溢,足以振其纤靡耳。然则,诗之原本不从可识哉?
石洲诗话
韩致尧《香奁》之体,溯自《玉台》。虽风骨不及玉溪生,然致尧笔力清澈,过于皮、陆矣。何逊联句,瘦尽东阳,固不应尽以脂粉语植场也。
《七言律诗钞》
韩致光哀音怨乱,不害其为丹山雏凤。
《蛾木编》
晚唐有许用晦、曹尧宾、韩致尧、罗昭谏诸人,专为近体,古意寖哀。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唐末七言律,韩致尧为第一,去其香奁诸作,多出于爱君忧国,而气格顿近浑成。
《石园诗话》
韩致尧……富于才情,词旨靡丽。初喜为闺阁诗,后遭故远遁,出语依于节义,得诗人之正。
《唐七律诗钞》
诗至晚唐,各体俱不振,独七律不乏名篇。韩致尧完节孤忠,苍凉激楚之音,洵属一时无两。
《东目馆诗见》
韩致尧身遭杌捏,激而去国,托之香奁,具有寄意。即论艳体,亦是高手。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李益、卢纶,而专思律体,柔姿婉骨,最工言情。末遭乱离,故忧爱词多,虽于诗格少衰,要自情芳可选。
《唐宋诗举要》
吴北江曰:晚唐唯韩致尧为一大家,其忠亮大节,亡国悲愤,具在篇章,盖能于杜公外自树一帜。
《诗境浅说》
致尧少年,喜为香奁诗。其后节操岳然,诗格亦归雅正。
《唐人绝句精华》
偓以香奁诗得名一时,《唐诗纪事》以为五代间和凝嫁名,葛立方《韵语阳秋》据《香奁集》中《无题》诗序证为偓作,许学夷《诗源辨体》又举出吴融集荷和偓《无题》三首,与《香奁集》中《无题》诗同韵,断定香奁非和嫁名。考晚唐诗有两种:一沿白居易新体乐府道路,诗中多寓讽刺,流为宋代以议论为诗;一效温、李绮丽之体,而有香奁一类之作,流为五代之闺情词。盖风气推移有如此者,不足怪也。
黄腾香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二五
黄腾香,不知何许人。《启隽类函》载其二文,其一《贺谢殿院启》,已知为刘克庄所作;其二即《贺邹侍御启》,用语亦多同克庄《贺范左相启》,姑存此备考(刘克庄文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又《翰苑新书续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戒香,俗姓林,兴化(今福建仙游东北)人。居台州真如寺。为南岳下十三世,保宁玑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香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神宗熙宁时为夏国将。为宋将王文郁所败,乃夜遣使以剑为信,欲举众降。既至,众情忽变,噪而出,复为文郁击败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曹省,字香曾,南康(今江西星子)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以文林郎为永州士曹参军(《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黄朝散《和士曹曹文林省题九龙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钱塘人,字子东,号香岩居士。关景仁子。高宗绍兴五年进士。任湖州教授,与胡瑗之孙涤收集瑗遗书,得《易解中庸义》;又辑《胡先生言行录》。官至太学博士。有《关博士集》。
全宋诗
关注,字子东,号香岩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调湖州教授,官至太学博士。有《关博士集》二十卷,已佚。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六七。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关注,字子东,号香岩居士,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一云钱塘(今浙江杭州)。绍兴五年进士。尝为湖州教授,辑胡瑗遗书,又录其言行。绍兴十二年除太学正,迁太学博士,十六年,以言者论罢。有《关博士集》二十卷,注《易传》一卷。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一五五,《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咸淳临安志》卷六七,《经义考》卷二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2—1151 【介绍】: 宋婺州兰溪人,字茂明,号香溪。高宗绍兴元年,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国,不起。闭门讲学,弟子数百人。有《香溪集》。
全宋诗
范浚(一一○二~一一五○),字茂明,兰溪(今属浙江)人。学者称香溪先生。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举贤良方正,不起,闭门讲学。朱熹以浚所撰《心箴》全载入《孟子集注》,由是知名。二十年卒,年四十九。遗文由其侄端臣编为《香溪先生文集》二十二卷。事见本集吴师道后序、明童品《香溪先生传》。 范浚诗,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万历十三年刊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四二七一
范浚(一一○二——一一五一),字茂明,世称香溪先生,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祖上多居膴仕,浚绝意仕进。绍兴初举应贤良方正试,以秦桧当国辞不赴。讲学授徒,学生至数百人。潜心学问,精研六经诸子史传,所作词赋辞高意古。尝撰《策略》二十馀篇,皆经国之要务。绍兴二十一年卒,年五十。见童品《香溪范先生传》(《范香溪先生文集》卷首),《金华贤达传》卷八,《金华先民传》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全宋诗
喻良能,字叔奇,号香山,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补广德尉。历鄱阳丞、星源令,通判绍兴府。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为建宁府学官。累官国子主簿,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处州,寻奉祠,以朝请大夫致仕。有《香山集》、《忠义传》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香山集》十六卷。事见《敬乡集》卷一○、《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七九《香山集》跋及本集有关诗篇。喻良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香山集》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四○○
喻良能,字叔奇,号香山,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补广德尉。迁国子监主簿,历绍兴府通判、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处州,以朝请大夫致仕。工诗文,淳熙八年上《忠义传》二十卷,乞颁之武学,孝宗嘉之。他著有《诸经讲义》、《家帚编》、《香山集》。见《敬乡录》卷一○,《金华先民传》卷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大受,字德容,自号露香居士,南丰(今属江西)人。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游踪颇广。遗著《露香拾稿》,于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其子伯厚仕鄞时,请应𢖟、郑清之作序。事见本集卷首序及有关诗。 黄大受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编为一卷。
林月香 朝代:南宋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月香,抚州(今江西临川)人。宋末执教临汝书院,入元隐居。有《痴绝集》,已佚。事见《吴文正集》卷一五《痴绝集序》。
樊香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金陵名妓。妙歌舞,善谈谑,颇涉猎书史,朝士爱赏之。年二十三卒,好事者春游,必携酒奠其墓。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怀英,号古香老樵,慈溪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为妓,善歌舞,美风度。性嗜洁,纤尘不染。
香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阿速人。的迷的儿子。事武宗、仁宗,直宿卫。文宗天历初,从战于上都路宜兴,自旦至暮,却敌兵凡一十三处,授左阿速卫都指挥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1?—1385 【介绍】: 元明间浙江湖州人,字叔明,以隐居于仁和之黄鹤山,号黄鹤山樵,亦作黄鹤樵者,又号香光居士。赵孟頫外孙。敏于文,工画山水人物,与黄公望、倪瓒、吴镇为元末四家。元末曾官理问。画山水师巨然,得外氏法,诗画与倪瓒齐名。芒鞋竹杖,居山中几三十年,作画均以“万壑在胸”为基础。明洪武初知泰安州,尝谒胡惟庸于私第,惟庸既诛,牵连下狱瘐死。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
蒙字叔明,吴兴人。元末官理问。洪武初,为泰安知州。坐胡党死。 (王达《听雨楼诸贤记》: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松雪之外孙也。素好画,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时,惟假笔意以寓其天机之妙。为文章不尚矩度,顷刻数千言可就。 都穆《谈纂》。王叔明洪武初为泰安知州,泰安厅事后有楼三间,正对泰山。叔明画泰山之胜,张绢素于壁,每兴至,辄一举笔,凡三年而画成,傅色都了。时陈惟允为济南经历,与叔明皆妙于画,且相契厚。一日胥会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谓惟允曰:「改此画为雪景可乎?」惟允曰:「如傅色何?」叔明曰:「我姑试之。」以笔涂粉,色殊不活。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为小弓夹粉笔、张满弹之,粉落绢上,俨若飞舞之势,皆相顾以为神奇。叔明就题其上曰《岱宗密雪图》。自誇以为无一俗笔,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辍以赠。陈氏宝此图百年,非赏鉴家不出,松江张学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闻陈氏蓄是图,往观之,卧其下两日不去,以为斯世不复有是笔也。徐武功尤爱之,尝谓客曰:「予昔亲登泰山,是以知斯图之妙。诸君未尝登,其妙处不尽知也。」后以三十千归嘉兴姚御史公绶,未几姚氏火作,此画亦付煨烬。惜哉!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黄鹤山樵王叔明为钱塘崔彦晖作《云林小隐图》。叔明所长在重岩复嶂、枫丹栗黄,宏丽之致耳。而此图则清远滃郁,大有北苑、襄阳妙致,骤见之以为大痴老人,又疑老人不办是也。图后意似小未尽,问之王百谷,云:「犹及见全本,盖少有浥澜,为装师截去耳。」题署者僧泐季潭。叔明既手书所撰云林词,而同时为辞赋记序诗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而馀所知仅山阴王裕、金华苏伯衡、始丰徐一夔、嘉兴鲍恂、桐卢俞和、临安钱宰、会稽唐愚士而已。沈道祯戏谓馀惜不及文待诏生,当一一为考以报。盖待诏最能详胜国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砚斋笔记》:王叔明仿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气韵掀簸,物象俱备,不知较北苑所作相去几何?顾叔明自是写图手,远近位置历然,不为山林烟霭之所汩没。余又见其为陶宗仪写《南村图》,凫鸭猫犬,纺车舂碓,家人器具,一一毕备,若子久浑厚,云林疏简,虽各极所擅,而施之以图,似终逊黄鹤矣。云间沈良者题曰:「墨云拥高山,顷刻风雨至。划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去。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仓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一婢已抱瓮,一妇更持器。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陆走尚甚危,水行可无畏?前溪风雨恶,篙折水流驶。行者当早归,居者不豫备。北苑为此图,黄鹤师其意。想见晚来睛,云净山横翠。始信霎时间,真宰时相戏。予家有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是思陵所题,笔法高古精绝。叔明相访,出以示之,称赏不置。子辄以赠之。叔明为临此卷,予展赏题此俚言,时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华溪沈良。」俞焯题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风雨溪山树欲飞。出世不知休歇去,缁郎何事始知归。俞焯题于都城寓舍。」张远题云:「吾师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风雨萧寺图》,今见此可谓双剑,神物须合,子中其藏之以俟。云间张远。「竹懒曰:「馀憾不得见一峰作。合参两家笔法。」 张丑《清河书画舫》:王叔明小画一帧,首题岩居高士,次题「黄鹤山人王蒙为雅宜山中陈惟寅画」。笔法秀雅,积墨清润,点染之间,咫尺千里,自非胸襟洒落,心手和调,断断不能以成斯图。益知名下无虚士。观此真迹,殊觉伪者甚可笑也。同时倪、郑二公,各有诗题额云:「幼舆丘壑末忘情,万叠青山照眼明。拟向画图深处住,一檐晁日听松声。遂昌尚左生。」「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卧游宗少文。叔明绝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倪瓒。」其后叔明自题选体一首,断续不可以句,借无王集参补附此。今图尚藏陈公云礽处,第恨纸弊墨残,粗存梗概,正犹隔雾看花,惟想像神妙耳。信乎画法之工也! 张丑《真迹日录》;黄、王合作小幅,「仆暇日为郡曹刘彦敬画《竹趣图》甫毕,而一峰黄处土见过,仆出此求印正。处士以为可为添一远山并樵径,天趣迥殊,顿增深峻矣。时省郎耿君督兵华亭,索仆画甚急,思拙笔弱,顷刻不就,因辍此奉献。吴兴王蒙敬题。」「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孙也。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晋、汉,至于鉴裁,尤所精诣,鸥波之宅相,非予而谁耶?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 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董宗伯云:「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故酷似其舅。又泛滥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若使叔明专门师文敏,未必不为文敏所掩也。可谓名论。叔明画有题名王子蒙者,是其早岁所作。叔明一作叔铭,又号香光居士,余尝见《丹山瀛海卷》,即署斯号。叔明诗无专集可采,多据墨迹录入。画家赝托者多矣,馀所录皆据明以来赏鉴家著录,流传有绪者,庶足存其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