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篆
(1).钟鼎上所铸的篆文。也泛指篆书、篆刻。 南朝 梁元帝 《请于州置学校表》:“洎乎 秦 焚金篆, 周 亡玉镜,羣言争乱,诸子相腾。”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表》:“大夫之述三言,金篆腾其高轨。” 此山贳冶子 释文:“金篆者, 秦 以前未有隶、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铸之鐘鼎而纪其功也。” 唐 皮日休 《鲁望戏题书印囊奉和次韵》:“金篆方圆一寸餘,可怜银艾未思渠。”
(2).篆文弯曲如烟,因比喻缭绕之香烟。 元 马祖常 《试院杂题》诗之五:“画阁薰香金篆鬱,银臺烧烛玉虫齐。” 元 李唐宾 《风入松》曲:“重重帘幕闲清昼,金篆小烟缕初长。” 明 单本《蕉帕记·采真》:“等待月明金篆裊,定教风送玉人来。”
《漢語大詞典》:兽烟(獸烟)
兽形香炉中冒出的香烟。 宋 周邦彦 《少年游》词:“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一本作“ 兽香 ”。 元 杨果 《赏花时》套曲:“日长人困,风暖兽烟喷。”
《漢語大詞典》:香盖(香蓋)
(1).香烟缭绕而上,如伞盖,故称。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於自宫殿见彼香烟,一刹那顷变成香盖。”亦指供奉诸佛的宝盖。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迴风香盖,反露珠幡。”
(2).庵罗果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庵罗果:“按《一统志》云:菴罗果俗名香盖,乃果中极品。”
《漢語大詞典》:烟帐(煙帳)
亦作“烟帐”。
(1).设置在神像前的帐幕。因燃香点烛,香烟缭绕,故称。 清 陈许廷 《崔真姑庙》诗:“灵衣金粉蚀,烟帐蕙兰销。”
(2).犹烟幕。 李季 《五月端阳》诗十四:“只听见轰的一声响,沙梁上升起了一道烟帐。”
《國語辭典》:雪茄  拼音:xuě jiā
一种烟叶制品。为英语cigar的音译。以烟叶捲成长条形,较一般香烟粗而长。
《國語辭典》:戒烟(戒菸)  拼音:jiè yān
禁绝抽烟。如:「戒烟绝对是有益于健康的选择。」
《漢語大詞典》:散篆
形容缭绕升腾的香烟。 宋 晁补之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散篆縈帘额,留云暗井眉。”
《国语辞典》:烟屁股(烟屁股)  拼音:yān pì gǔ
俗称近香烟尾段滤嘴的部分。如:「烟屁股不可随地乱丢,以免造成火灾。」
分类:香烟
《国语辞典》:金霓  拼音:jīn ní
以金属铸为狻猊之形的香炉,香烟可自口中吐出。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六出:「抱琴弹向月明中,香袅金霓动,人在蓬莱第几宫?」也作「金猊」。
《漢語大詞典》:烟盒子(煙盒子)
亦作“烟盒子”。 装香烟的盒子。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梅佐贤 ﹞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个银色的烟盒子,很自然地把三五牌的香烟往自己的烟盒子里装。”
分類:盒子香烟
《漢語大詞典》:烟匣(煙匣)
亦作“烟匣”。
(1).装鸦片烟膏的盒子。《黑籍冤魂》第二回:“细巧玲瓏的玉器古董,也可以放上几件做玩具,和那烟灯、烟枪、烟匣、烟扦,一齐放在都盛盘内。”
(2).指装香烟或烟丝的盒子。 郭沫若 《北伐途次》八:“他在打开烟匣要吸烟的时候,公然敬了我一枝香烟。”
《国语辞典》:接续香烟(接续香烟)  拼音:jiē xù xiāng yān
香烟,祭祖时所燃的香火,借指祭享。接续香烟指繁衍子孙,延续香火,使祭享不绝。如:「生儿育女,接续香烟,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也作「接绍香烟」。
《国语辞典》:子孙满堂(子孙满堂)  拼音:zǐ sūn mǎn táng
儿孙众多,香烟鼎盛。《儒林外史》第一七回:「一个中了进士,却是孤身一人;一个却是子孙满堂,不中进士。」
《国语辞典》:大麻烟(大麻烟)  拼音:dà má yān
大麻叶与雌花穗乾后捲成香烟形状。吸食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其心境,产生放松、自我扩大的感觉,感官上空间距离加大,时间感中断,而有快乐空虚的感觉。吸食过量则导致晕眩、虚脱,甚至中毒而死。
《国语辞典》:烟酒税(烟酒税)  拼音:yān jiǔ shuì
一种对香烟及酒类所课徵的税,属中央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