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道殣  拼音:dào jǐn
饿死在道旁的人。元。许有壬哀弃儿〉诗:「今夕旷野儿安归?明朝道殣非儿谁!」
分類:饿死道路
《漢語大詞典》:饥殍(饑殍)
亦作“ 飢莩 ”。
(1).极其飢饿。《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漂薄风波,絶粮茹草,飢殍荐臻,死者大半。”
(2).饿死者。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李桢像赞》:“ 正德 五年, 关 下大水,飢莩载涂。” 郭沫若 《蜩螗集·司派狂》:“同是中华好儿女,谁宁飢莩倒路旁?”
极其飢饿。饥,通“ 飢 ”。旧唐书·德宗纪上:“本其所以,罪实在予,万姓何辜,重罹饥殍。”
《漢語大詞典》:流莩
(1).流浪而饿死的人。 明 唐顺之 《救荒渰记》:“余亲见乙巳之灾,流莩满野。”
(2).流浪而饿死。明史·成祖纪三:“比闻所属岁屡不登,致民流莩,有司坐视不恤,又不以闻。”
分類:流浪饿死
《漢語大詞典》:饿显(餓顯)
因饿死而扬名。引申为隐居不仕,过贫困生活,而名扬于世。语本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柳下惠 非隐者与?’曰:‘君子谓之不恭。古者高饿显,下禄隐。’” 宋 王安石 《送郊社朱兄徐郎东归》诗:“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漢語大詞典》:殍饿(殍餓)
(1).饥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女曰:‘但请下帷读,勿问盈歉,或当不殍饿死。’”
(2).指饿死的人。 宋 梅尧臣 《永济仓书事》诗:“中州无殍饿,南土竭脂膏。”
《国语辞典》:野莩  拼音:yě piǎo
荒野里饿死的人。《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漢語大詞典》:冤殍
无辜被囚禁而饿死的人。 明 沈鲸《双珠记·奏议颁赦》:“囹圄多冤殍,诛戮如芟草。”
《國語辭典》:饿纹(餓紋)  拼音:è wén
相术上认为人鼻翼两旁的令纹,如延伸入口者,命当饿死,故称此种纹为「饿纹」。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那眉下无眼觔,口头有饿纹,到前面不是冻死,便是饿死的人也。」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看了你这嘴脸口角头饿纹,驴也跳不过去,你一世儿不能勾发迹。」
《漢語大詞典》:饿薇(餓薇)
谓 伯夷 耻食 周 粟,采薇于 首阳山 ,终至饿死。事见史记·伯夷列传。 宋 宋祁 《悯独赋》:“ 屈 自高以赴渊兮, 夷 己信而饿薇。”
分類:伯夷饿死
《漢語大詞典》:饿馑(餓饉)
饿死于道路。文选·班彪〈王命论〉:“夫饿饉流隶,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担石之畜。” 李善 注:“饉或为殣。 荀悦 曰:‘道瘞谓之殣也。’”
分類:饿死道路
《漢語大詞典》:行殣
路旁饿死的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行殣赋》:“嗟我来之云远,覩行殣於水隅。”
分類:路旁饿死
《国语辞典》:馁殍相望(馁殍相望)  拼音:něi piǎo xiāng wàng
饿死的人连接不断。唐。陆贽〈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缘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至使郊畿之间,烟火殆绝,都市之内,馁殍相望。」
《国语辞典》:在不夷不惠之间(在不夷不惠之间)  拼音:zài bù yí bù huì zhī jiān
(谚语)伯夷宁可饿死,不肯失节,柳下惠坐怀不乱,二者都做得过分。比喻为人处世不可做得太过分。清。李渔《合影楼。十二楼。第二回》:「听了迂腐的话也不见攒眉,闻了鄙亵之言也未尝洗耳,正合著古语一句:『在不夷不惠之间。』」
《国语辞典》:饿莩载道(饿莩载道)  拼音:è piǎo zài dào
载道,充满道路。饿莩载道指饿死的人极多。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一。旧闻。席氏多贤》:「蝗旱不登,饿莩载道。」也作「饿殍载道」。
《国语辞典》:饿殍枕藉(饿殍枕藉)  拼音:è piǎo zhèn jiè
饿死的人纵横相枕。形容饥荒严重。《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那个庄上不打家劫舍?那个庄上不饿殍枕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