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饱和溶液
见“饱和溶液”。
《國語辭典》:饱和溶液(飽和溶液)  拼音:bǎo hé róng yè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溶于溶剂中达最大浓度,即无法再溶解时,此种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漢語大詞典》:层饱(層飽)
谓大小官吏逐层贪污中饱。 清 魏源 《筹漕篇下》:“海运则不由闸河,不经层饱,不餽仓胥。” 清 魏源 《道光丙戌海运记》:“兹则不由内地,不经层饱,故运米百六十餘万而费止百四十万金。”
《漢語大詞典》:笔饱墨酣(筆飽墨酣)
犹言笔酣墨饱。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张孝祥 《六州歌头》一闋,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
《漢語大詞典》:笔酣墨饱(筆酣墨飽)
谓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秦牧 《艺海拾贝·巨日》:“那些作品的作者在节骨眼上,没有真正做到笔酣墨饱,因此,便不能够获得预期的作用了。”
《漢語大詞典》:半饥半饱(半饑半飽)
谓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宋 陆游 《纵笔》诗:“半饥半饱便可尔,衣食何须求有餘。”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往后这些年,他到外屯捡碗碴子,摘山葡萄叶子,卖零工夫,扛半拉子活,度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國語辭典》:饱嗝儿(飽嗝兒)  拼音:bǎo gé ér
因噎气或吃太饱,以致横膈膜作不随意的间歇性吸气收缩,而引起声门间歇性的急遽关闭,且发出特殊声音,称为「饱嗝儿」。也称为「打嗝」。
《漢語大詞典》:饱鼓鼓(飽鼓鼓)
形容口袋、包裹等填塞得饱满凸起的样子。 叶圣陶 《皮包》:“ 赵科员 一眼就认出他的老朋友--油光光的,饱鼓鼓的,由两条皮带捆住,是 黄科长 的皮包,现在正在 白警官 的左手里。”
《國語辭典》:饱汉不知饿汉饥(飽漢不知餓漢饑)  拼音:bǎo hàn bù zhī è hàn jī
吃饱的人不知饥饿者的难过滋味。比喻不知他人的苦痛。也作「饱人不知饿人饥」。
分類:处境理解
《國語辭典》:饱和点(飽和點)  拼音:bǎo hé diǎn
1.化学上,指二物质能相溶的最大限度。
2.某一族群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
《國語辭典》:饱和溶液(飽和溶液)  拼音:bǎo hé róng yè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溶于溶剂中达最大浓度,即无法再溶解时,此种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漢語大詞典》:饱和烃
分子中只含单键的碳氢化合物。分开链烃和闭链烃两类。前者如甲烷(ch4)、乙炔(c2h6)等,后者如环丙烷(h2cch2h2c)、环己烷()等。
《漢語大詞典》:饱和蒸气
与同种物质的液态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气。液体蒸发时,液体内部平均动能较大的分子不断逸出液面成为蒸气,但同时蒸气中也有分子回到液体内。当在同一时间内,逸出液面的分子数和回入液体的分子数相等时,液面上方的蒸气密度不再增大,此时的蒸气即为饱和蒸气。固体升华时,与同种物质的固态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气,也称饱和蒸气。
《漢語大詞典》: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的压强。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饱和蒸气压也不同。同种物质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不遵循查理定律。
《漢語大詞典》:饱经沧桑
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
《國語辭典》:饱经风霜(飽經風霜)  拼音: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形容历经许多艰辛困苦。如:「他饱经风霜的脸上透著一股刚气。」也作「饱经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