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嗷嗷待哺  拼音:áo áo dài bǔ
嗷嗷,哀号声。「嗷嗷待哺」形容饥饿哀号,等待喂食或救济。如:「亲鸟外出觅食,雏鸟在巢中嗷嗷待哺。」宋。穆修 上监判郎中书:「去冬适自南归,一家贫寄京师,薪水不给,老幼数口,嗷嗷待哺。」明。马文升《端肃奏议。卷九。处置银两以济边饷事》:「秋无所收,春来小民缺食,嗷嗷待哺,必须赈济。」
《國語辭典》:馁病(餒病)  拼音:něi bìng
饥饿以致四肢无力。《孔子家语。卷五。困誓》:「孔子遭厄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弟子馁病。」
分類:饥饿困顿
《漢語大詞典》:食饥息劳(食飢息勞)
谓使飢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墨子·天志中:“内有以食飢息劳,持养其万民,则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弟兄慈孝。”
《国语辞典》:忍饥挨饿(忍饥挨饿)  拼音:rěn jī āi è
忍受饥饿。《红楼梦》第四五回:「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也作「忍饥受饿」。
分类:忍受饥饿
《漢語大詞典》:救饥拯溺(救饑拯溺)
谓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諦;救饥拯溺,实吾辈天职。”
《漢語大詞典》:匮饿(匱餓)
缺粮饥饿。《孔子家语·致思》:“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匱饿者,是以簞食壶浆而与之。”
分類:缺粮饥饿
《漢語大詞典》:俭饿(儉餓)
贫困饥饿。北史·祖珽传:“我以其俭饿,故收养之。”
分類:贫困饥饿
《國語辭典》:嗟来之食(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國語辭典》:面无人色(面無人色)  拼音:miàn wú rén sè
面容没有血色。形容非常惊惧而脸色发白。《老残游记》第四回:「不过一钟茶的时候,那马兵押著车子已到,吴举人抢到面前,见他三人面无人色。」《歧路灯》第一七回:「举灯看时,面无人色,眼往上翻,顺口流涎。」
《国语辞典》:勒紧裤带(勒紧裤带)  拼音:lēi jǐn kù dài
比喻忍受饥饿或贫困。如:「这个月的生活费已经透支,下半个月大伙儿只好勒紧裤带了。」
饥饿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见三藏法数四十五。
饥饿地狱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三藏法数】
谓狱卒捉罪人,扑热铁上,镕铜灌口,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