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飞蛾(飛蛾)  拼音:fēi é
灯蛾具趋光性,喜飞至灯下,故俗称为「飞蛾」。参见「灯蛾」条。
《国语辞典》:飞蛾投焰(飞蛾投焰)  拼音:fēi é tóu yàn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明。汪廷讷《狮吼记》第四出:「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也作「飞蛾赴火」。
《國語辭典》:飞蛾赴火(飛蛾赴火)  拼音:fēi é fù huǒ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梁书。卷四○。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也作「飞蛾扑火」、「飞蛾赴烛」、「飞蛾赴焰」、「飞蛾投火」、「飞蛾投焰」、「灯蛾扑火」。
《國語辭典》:飞蛾投火(飛蛾投火)  拼音:fēi é tóu huǒ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我已曾著人拿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九出:「下官约董吴二兄同奏权奸,正是累卵击石,犯之必碎,飞蛾投火,触之必焦。」也作「飞蛾赴火」。
《國語辭典》:飞蛾赴焰(飛蛾赴焰)  拼音:fēi é fù yàn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旧唐书。卷一九。僖宗本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也作「飞蛾赴火」。
《國語辭典》:飞蛾赴火(飛蛾赴火)  拼音:fēi é fù huǒ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梁书。卷四○。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也作「飞蛾扑火」、「飞蛾赴烛」、「飞蛾赴焰」、「飞蛾投火」、「飞蛾投焰」、「灯蛾扑火」。
《國語辭典》:飞蛾赴烛(飛蛾赴燭)  拼音:fēi é fù zhú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宋。黄庭坚〈演雅〉诗:「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也作「飞蛾赴火」。
《國語辭典》:飞蛾赴火(飛蛾赴火)  拼音:fēi é fù huǒ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梁书。卷四○。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也作「飞蛾扑火」、「飞蛾赴烛」、「飞蛾赴焰」、「飞蛾投火」、「飞蛾投焰」、「灯蛾扑火」。
《國語辭典》:飞蛾扑火(飛蛾撲火)  拼音:fēi é pū huǒ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著,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也作「飞蛾赴火」。
《國語辭典》:飞蛾投火(飛蛾投火)  拼音:fēi é tóu huǒ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我已曾著人拿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九出:「下官约董吴二兄同奏权奸,正是累卵击石,犯之必碎,飞蛾投火,触之必焦。」也作「飞蛾赴火」。
《國語辭典》:飞蛾投火(飛蛾投火)  拼音:fēi é tóu huǒ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我已曾著人拿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九出:「下官约董吴二兄同奏权奸,正是累卵击石,犯之必碎,飞蛾投火,触之必焦。」也作「飞蛾赴火」。
《國語辭典》:蛾眉  拼音:é méi
1.美人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如蚕蛾的触鬓,故称为「蛾眉」。唐。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也作「娥眉」。
2.美人。明。陈与郊《文姬入塞》:「蛾眉自困龙城也,怕问洛阳枝叶。」也作「娥眉」。
《國語辭典》:火花  拼音:huǒ huā
1.物体燃烧时所迸发的火星。如:「火花四射」。
2.比喻光辉灿烂的生命力。如:「生命的火花」。
《漢語大詞典》:慕光
飞蛾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分類:飞蛾
《漢語大詞典》:文蛾
飞蛾。《增补类腋·物部》卷十二引《符子》:“不安其昧,而乐其明,是犹文蛾去暗赴灯而死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蛾:“埤雅:飞蛾,一名文蛾。”
分類:飞蛾
《漢語大詞典》:蛾蝶
指飞蛾。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灯宴》:“碎纷纷蛾蝶高飞,既来不返;活泼泼鱼龙戏影,似假疑真。”
分類:飞蛾
《漢語大詞典》: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太平御览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按,今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作“以肉去蚁”,其比喻之义同。参见“ 以肉去蚁 ”。
《漢語大詞典》:以肉去蚁(以肉去蟻)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作“以骨去蚁”,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引作“以骨去螘”。参见“ 以鱼驱蝇 ”。
飞蛾投火
【俗语佛源】
多用以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五五引《涅槃经》说:「汝等今者兴建是意,犹如飞蛾投于火。」宋·赜藏主辑《古尊宿语录大随开山神照禅师》:「岂比飞蛾投火,自伤自坏。」后为俗语,如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著,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