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浮响(浮響)
谓响声飞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輟。”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含华相照,轻云薄雾。朗然自戢,鸣鐘浮响。”
分類:响声飞扬
《漢語大詞典》:飘姚(飄姚)
飘荡,飞扬。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的容与以猗靡兮,縹飘姚虖愈庄。”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言夫人之颜色的然盛美,虽在风中縹姚,愈益端严也。”
分類:飘荡飞扬
《漢語大詞典》:色舞
神色飞扬。形容喜悦或得意的神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一二狂放躁进之士,谈革命而色舞者,亦不知革命者也。”
《國語辭典》:茷茷  拼音:fá fá
整齐有法度的样子。《诗经。鲁颂。泮水》:「其旂茷茷,鸾声哕哕。」
分類:严整飞扬
《漢語大詞典》:坌并(坌並)
亦作“ 坌并 ”。亦作“ 坌併 ”。
(1).犹言纷至沓来。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移坌併,事目繁伙,不能检察。”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三年引此文“併”作“并”。
(2).飞扬洒落。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诗:“丙子从亲走京国,浮尘坌并緇人衣。”
《漢語大詞典》:午尘(午塵)
纵横飞扬的尘土。 清 曹寅 《南轩种竹》诗之一:“西堂南闢市为邻,拟种檀欒障午尘。”
《漢語大詞典》:喧湫(諠湫)
左传·昭公三年:“初, 景公 欲更 晏子 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塏者。’”后因以“諠湫”指低湿、狭小、喧闹、尘土飞扬的地方。 北周 庾信 《答移市教》:“圣德谦虚,未忘諠湫。”
《漢語大詞典》:飘邈(飄邈)
谓声音飞扬而悠远。文选·嵇康〈琴赋〉:“翩緜飘邈,微音迅逝。” 吕向 注:“翩緜飘邈,声飞而远也。”
《漢語大詞典》:霾土
飞扬的尘土。 汉 王褒 《九怀·陶壅》:“浮云鬱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
分類:飞扬尘土
《漢語大詞典》:峻举(峻舉)
(1).高高飞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辉音峻举,鸿风远蹈。腾义飞辞,涣其大号。”
(2).指品格高尚。南史·蔡廓传论:“ 蔡廓 体业弘正,风格峻举。”
《漢語大詞典》:迤飏(迤颺)
亦作“迆颺”。
(1).斜起貌。
(2).回荡飞扬。 明 刘基 《为詹同文题浙江月夜观潮图》诗:“歌声迆颺林壑应,竹树戛击丝与桐。”
分類:回荡飞扬
《漢語大詞典》:塕埲
尘土飞扬貌。 宋 王禹偁 《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诗:“常风有盐南,日夕尘塕埲。”
分類:尘土飞扬
《漢語大詞典》:髟鼬
犹飘摇。飞扬貌。
分類:飘摇飞扬
《漢語大詞典》:驰管(馳管)
飞扬的管乐声。 南朝 宋 鲍照 《中兴歌》之六:“北出湖边戏,前还苑中游。飞縠绕长松,驰管逐波流。”
《漢語大詞典》:纷猋(紛猋)
飞扬貌。文选·傅毅〈舞赋〉:“纤縠蛾飞,纷猋若絶。” 李善 注:“纷猋,飞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