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1719 【介绍】: 清甘肃靖远人,字飞天,号见溪。初入伍,从攻茅麓山李耒亨义军。三藩乱时,从阿密达、图海等转战甘肃、四川,自把总升至游击。旋擢副将。后从征噶尔丹,积动至总兵,镇天津。官至陕西提督。卒谥襄勇。
《國語辭典》:飞天(飛天)  拼音:fēi tiān
在空中飞翔的神仙。佛教石刻壁画中常有飞天的造像。
《国语辞典》:羽化飞天(羽化飞天)  拼音:yǔ huà fēi tiān
人得道而飞升成仙。形容人远离尘嚣,飘洒如临仙境。《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至于化金销玉,行符敕水,奇方妙术,万等千条,上云羽化飞天,次称消灾灭祸。」也作「羽化登仙」。
《国语辞典》:飞天髻(飞天髻)  拼音:fēi tiān jì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型。梳挽方法是将发集中在头顶,然后析分为数股,每股弯成一个圆环。「髻」文献异文作「紒」。《宋书。卷三○。五行志一》:「宋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紒』。」
《国语辞典》:飞天光棍(飞天光棍)  拼音:fēi tiān guāng gùn
有通天手段的地痞流氓。《西湖二集》卷二○:「还有那飞天光棍,妆成圈套,坑陷人命,无恶不作,积趱金银,此等之人,决有报应。」
《漢語大詞典》:飞天祸(飛天禍)
突如其来的祸患。《天雨花》第二六回:“保无什么飞天祸,弱与权璫把性更。”
《漢語大詞典》:飞天紒(飛天紒)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宋书·五行志一:“ 宋文帝 元嘉 六年,民间妇人结髮者,三分髮,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紒’。”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 宋 元嘉 飞天紒,始自 东府 ,即 孙寿 堕马也。”
《漢語大詞典》:飞天十响(飛天十響)
烟火或爆竹的一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花炮棚子製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等名目。”红楼梦第五四回:“又有许多‘满天星’、‘八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
分類:烟火爆竹
《漢語大詞典》:飞天使者(飛天使者)
道教的神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俺乃 寧南侯 左良玉 。今奉 上帝 之命,封为‘飞天使者’,走马到任去也。”
分類:道教
《漢語大詞典》:飞天夜叉(飛天夜叉)
(1).佛经中谓能在空中飞行的夜叉神。《楞严经》卷八:“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天夜叉,地行罗刹,游於四天,所行无碍。”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后数日,其父母见在高塔之上,梯而取之,则神如痴,久之方语,云见如壁画飞天夜叉者,将入塔中。”
(2).迷信传说中的恶鬼。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食人:“近日 福建 抽税太监 高寀 ,谬听方士言,食小儿脑千餘,其阳道可復生如故。乃徧买童穉潜杀之。久而事彰闻,民间无肯鬻者,则令人徧往他所,盗至送入。四方失儿者无算,遂至激变掣回。此等俱飞天夜叉化身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飞僵:“凡僵尸久则能飞,不復藏棺中。遍身毛皆长尺餘,毿毿披垂,出入有光。又久则成飞天夜叉。”
《國語辭典》:魂飞天外(魂飛天外)  拼音:hún fēi tiān wài
形容非常惊恐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回:「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师父,你这一打酒去,没有活的命了!』老和尚听了,魂飞天外。」
《國語辭典》:魂不附体(魂不附體)  拼音:hún bù fù tǐ
灵魂脱离肉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自主。《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猛见他抬起头来,东山仔细一看,吓得魂不附体,只叫得苦。」
飞天夜叉
【俗语佛源】
梵语Yaksa,音译为夜叉、药叉等。佛经中常提到的一种勇健捷疾的食人鬼。唐·窥基《法华经玄赞》卷二指出:「夜叉,此云勇健,飞腾空中。」故亦称「飞天夜叉」。如《楞严经》卷八说:「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天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行无碍。」飞天夜叉是壁画中常见的形象。如唐·李绰《尚书故实》谓:「后数日,其父母见在高塔之上,梯而取之,则神如痴,久之方语,云见如壁画飞天夜叉者,将入塔中。」又如宋·洪迈《夷坚甲志·飞天夜叉》谓:「他日,入神祠,见壁画飞天夜叉。」夜叉食人,亦译为「能啖鬼」。因此,民间也有飞天夜叉吃人的传说。明·沈德潜在《野获编·鬼怪》中说,福建抽税太监高信方士胡言,欲「食小儿脑千余」,「此等俱飞天夜叉化身也」。清·袁枚在《续新齐谐·飞僵》中说:「凡僵尸久则能飞,不复藏棺中,……又久则成飞天夜叉。」实属无稽之谈。(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