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云摇(雲摇)
(1).像云一样地飘动。 汉 班固 《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 唐 刘允济 《明堂赋》:“玄纁雾集,旌旆云摇。”
(2).比喻动荡不安。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於是 萧铣 、 朱粲 起於 荆南 , 李密 、 竇建德 乱於 河北 ,四海云摇。”
(3).颠沛流离貌。 唐 宋之问 《至端州驿见题壁》诗:“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唐 刘禹锡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予同迁见赠》诗:“直道由来黜,浮名岂敢要?三 湘 与 百越 ,雨散又云摇。”
《漢語大詞典》:飞旐(飛旐)
飘动的魂幡。文选·潘岳〈寡妇赋〉:“龙轜儼其星驾兮,飞旐翩以启路。” 吕延济 注:“旐,引柩幡也。”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綺楼关树顶,飞旐汎堂前。” 明 李东阳 《祭海钓萧先生文》:“日望飞旐,心旌悬悬;絮酒而弔,哀何可言!”
分類:飘动魂幡
《國語辭典》:娑娑  拼音:suō suō
松散、飞扬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修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佩之参参。」
《漢語大詞典》:云丝(雲絲)
指飘动的鬃毛。 唐 李群玉 《骢马》诗:“长嘶清海风,蹀躞振云丝。”
分類:飘动鬃毛
《國語辭典》:娜娜  拼音:nuó nuó
1.细弱的样子。形容女子或垂柳。如:「柳枝娜娜」。
2.飘动、动摇。如:「春风娜娜」。
《漢語大詞典》:彯组(彯組)
谓佩印的绶带飘动。指在朝为官。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至於顾盻增其倍价,剪拂使其长鸣,彯组云臺者摩肩,趍走丹墀者叠迹,莫不缔恩狎,结绸繆,想 惠 庄 之清尘,庶 羊 左 之徽烈。”
《漢語大詞典》:风幌(風幌)
指随风飘动的帷幔。 唐 白居易 《前亭凉夜》诗:“露簟色似玉,风幌影如波。” 宋 秦观 《南歌子》词之二:“月屏风幌为谁开?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
《漢語大詞典》:振素
(1).飘动的白绢。 唐 无名氏 《五丝续宝命赋》:“颜是渥丹,对廻鸞之十字;手如振素,盘续命之五丝。”
(2).喻隆冬自然界白色的景物。 晋 陆云 《岁暮赋》:“玄暉邈以峻服兮,黄裳皓而振素。”
(3).喻飘动的白发。指老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以至粗求至精,以甚浅揣甚深,虽始自髫齔,讫於振素,犹不得也。”
《漢語大詞典》:游飏(遊颺)
飞翔。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徊復翔兮游颺,去復返兮於乎!” 唐 王维 《黄雀痴》诗:“到大啁啾解游颺,各自东西南北飞。” 南唐 李煜 逸句:“游颺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轻盈飘动貌。 唐 耿湋 《寒蜂采菊蕊》诗:“游颺下晴空,寻芳到菊丛。”《敦煌变文集·燕子赋》:“游颺云中戏,宛转在空飞。”
《國語辭典》:淠淠  拼音:pì pì
1.繁盛的样子。《诗经。小雅。小弁》:「有漼者渊,萑苇淠淠。」
2.飘动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菽》:「其旂淠淠,鸾鸾嘒嘒。」
《國語辭典》:蹀蹀  拼音:dié dié
1.小步走路的样子。汉。马第伯封禅仪记〉:「五六步一休,蹀蹀据顿地,不避湿闇。」宋。范成大〈三月十五日华容湖尾看月出〉诗:「徘徊忽腾上,蹀蹀恐颠坠。」
2.散乱的样子。南朝宋。鲍照〈过铜山掘黄精〉诗:「蹀蹀寒叶离,潨潨秋水积。」
《國語辭典》:轻袅袅(輕嬝嬝)  拼音:qīng niǎo niǎo
纤细婉柔的样子。如:「舞者轻袅袅的舞姿,十分曼妙动人。」
分類:轻盈飘动
《國語辭典》:媻珊  拼音:pán shān
1.参差纵横的样子。也作「媻姗」。
2.膝行匍匐的样子。也作「媻姗」。
《漢語大詞典》:飐闪(颭閃)
飘动闪忽。 唐 元稹 《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诗:“颭闪才人袖,呕鸦软举鐶。” 宋 范成大 《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诗:“伶俜愁孤鸳,颭闪乱飢燕。”
分類:飘动
《漢語大詞典》:被被
长大貌。《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王逸 注:“被被,长貌,一作披。” 姜亮夫 校注:“灵衣,当作云衣……言余衣被云衣,则披然而长,玉佩则陆离而美。”一说为飘动貌。 王夫之 通释:“被音披。被被,犹言翩翩。”按,文选·潘岳〈寡妇赋〉:“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 李善 注引楚辞作“披披”。 刘良 注:“披披,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