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5,分249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风绪
主风
守风
十风
遐风
习风
桐风
透风
蒲风
屏风叠
风陵
风观
风挥
风萝
风劝
《漢語大詞典》:风绪(风緖)
风。
分類:
《韵府拾遗 东韵》:主风(主风)
史记天官书轸为车主风
《漢語大詞典》:守风(守風)
等候适合行船的风势。 三国 魏 邯郸淳 《笑林》:“ 姚彪 与 张温 俱至 武昌 ,遇 吴兴 沈珩 于 江 渚,守风,粮用尽,遣人从 彪 贷盐一百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却如此守风呆坐,心里焦躁。”
《骈字类编》:十风(十风)
宋 陆游 村居初夏五首 其四 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漢語大詞典》:遐风(遐風)
影响深远之教化。指仁义道德之类。 晋 陆云 《征西大将军京陵王公会射堂皇太子见命作此诗》:“邈矣遐风,茂德有邻。”晋书·元帝纪:“社稷时难,则戚藩定其倾;郊庙或替,则宗哲纂其祀。是以弘振遐风,式固万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
《漢語大詞典》:习风(習風)
(1).和风。语本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宁调元 《读史感书》诗:“不管习风与阴雨,头颅尚在任吾狂。”
(2).习惯风俗。 郁达夫 《文学上的阶级斗争》:“习风纯朴,政治修明的有托譬耶(Utopia)是现世中外文人在脑里创建之国。”
《骈字类编》:桐风(桐风)
宋 徐玑 监造御茶有所争执 桐风日夜吟,桐雨洒霏霏。
《國語辭典》:透风(透風)  拼音:tòu fēng
1.通风。《红楼梦》第六七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个,又透风,又不蹧蹋。」
2.暗通消息,泄漏秘密。《儒林外史》第五回:「知县大惊,细细在衙门里追问,才晓得是门子透风。」《文明小史》第四一回:「预先透风给各学堂监督,传谕他们教习率领学生,一齐穿著体操衣服,手执花圈,前来送殡。」
3.将东西让风吹吹,透透气。如:「橱子里的衣服该拿出来透透风。」
《骈字类编》:蒲风(蒲风)
唐 皇甫松 浪淘沙二首 其二 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
《漢語大詞典》:屏风叠(屏風疊)
(1). 庐山 岭名。 唐 李白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吾非济代人,且隐 屏风叠 。” 王琦 注:“《一统志》:‘ 屏风叠 在 庐山 ,自 五老峯 而下,九叠如屏。’游宦纪闻:‘九叠屏风之下,旧有 太白 书堂。’”参见“ 屏风九叠 ”。
(2).层迭如屏风的山岭。 宋 陆游 《储福观唐玉真公主修真之地》诗:“路转屏风叠,云藏帝子家。”
《國語辭典》:屏风九叠(屏風九疊)  拼音:píng fēng jiǔ dié
形容山峰重叠相连,形状犹如屏风一般。唐。李白庐山谣卢侍御虚舟〉诗:「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漢語大詞典》:风陵(風陵)
地名。亦名“风陵堆”。在 山西省 永济县 南。传说谓因有 风后 之陵而为名。一说该处有 女娲 之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关 之直北,隔 河 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 河 阳,世谓之 风陵 。”新唐书·五行志二:“ 天宝 十一载六月, 虢州 閺乡 黄河 中 女媧 墓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至 乾元 二年六月乙未夜,濒 河 人闻有风雷声,晓见其墓踊出,下有巨石,上有双柳,各长丈餘,时号 风陵堆 。”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不见 风陵 之堆高突兀,没入 河 中寻復出,天迴地转无多日。”
分類:地名山西
《漢語大詞典》:风观(風觀)
风度举止,风采。三国志·蜀志·杨戏传:“ 张表 有威仪风观,始名位与 戏 齐,后至尚书。”
高处的台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堂上则石路崎嶇,巖嶂峻险,云臺风观,缨峦带阜。” 宋 田锡 《迭嶂楼赋》:“风观露臺,起高明之逸意。”
《骈字类编》:风挥(风挥)
元 袁桷 入南城遇老医言山阳旧事因成十六韵 水卷寒云甲,风挥白日戈。
《骈字类编》:风萝(风萝)
唐 戴叔伦 越溪村居 负米到家春未尽,风萝闲扫钓鱼矶。
《漢語大詞典》:风劝(風勸)
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进行开导、劝勉。 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公祠故在 长庆寺 ,去县七十九里。君患其不足繫民瞻也,即学后新立堂祀公。邑先大夫皆像於两傍,作《四慕诗》以风劝之。” 明 宋濂 《题金德厚和王子充诗后》:“波澜浩渺,不可涯涘,而其念乡学之美,思官政之治,实有得古人风劝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