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颠来播去(顛來播去)
见“ 颠来簸去 ”。
《漢語大詞典》:颠来簸去(顛來簸去)
连续、反覆地颠簸。 巴金 《发的故事·星七》:“车子虽然走得慢,但是震动得十分厉害,把站立的客人颠来簸去。”亦作“ 颠来播去 ”。 许地山 《空山灵雨·海》:“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持住,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
《漢語大詞典》:颠衣到裳(顛衣到裳)
同“ 颠倒衣裳 ”。到,通“ 倒 ”。 汉 扬雄 《太玄·上》:“次六。升于堂,颠衣到裳,廷人不庆。” 司马光 集注:“ 王 曰:衣下曰裳。庆,喜也。六为上禄,故曰升于堂。当日之夜,小人而居君子之位者也。”
分類:司马光
《國語辭典》:颠来倒去(顛來倒去)  拼音:diān lái dǎo qù
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将简帖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红楼梦》第六三回:「宝玉却只管拿著这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
《漢語大詞典》:颠詈(顛詈)
狂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大王驾诣 浮罗 君,遇令甥颠詈,使我捽得来。”
《漢語大詞典》:颠邻(顛阾)
阪名。
《國語辭典》:颠鸾倒凤(顛鸞倒鳳)  拼音:diān luán dǎo fèng
1.发生性行为的委婉说法。《金瓶梅》第一三回:「颠鸾倒凤无穷乐,从此双双永不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少年夫妇,极尽颠鸾倒凤之欢,倒怒怅父亲多事。」也作「倒凤颠鸾」。
2.颠倒失序。金。元好问 促拍丑奴儿。朝镜惜蹉跎词:「无情六合乾坤里,颠鸾倒凤,撑霆裂月,直被消磨。」元。张野水龙吟。太行千里新晴词:「道本无伎俩,颠鸾倒凤,时自把,平生笑。」
《漢語大詞典》:颠毛种种(顛毛種種)
语本左传·昭公三年:“余髮如此种种,余奚能为?” 杜预 注:“种种,短也。自言衰老,不能復为害。”后因以“颠毛种种”谓衰老。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诚可谓一代之奇作矣……如 濂 不敏,童而习之,颠毛种种,犹不得其门而入。” 明 唐顺之 《答王鉴川兵备书》:“僕年过五十,颠毛种种,一身百病。”亦省作“ 颠毛 ”。 清 钱谦益 《父应宸先赠文林郎广东惠州府海丰县知县加赠承德郎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制》:“恋祖於覊贯之年,殉父於颠毛之日。”
分類:衰老
《漢語大詞典》:颠旄(顛旄)
指头发。旄,通“ 毛 ”。管子·小匡:“劝之以庆赏,糺之以刑罚,粪除其颠旄,赐予以镇抚之,以为民终始。” 戴望 校正:“旄与毛通。” 赵守正 通解:“颠旄:头顶之髮……旄,同‘毛’,毛髮。”
《國語辭典》:颠沛流离(顛沛流離)  拼音:diān pèi liú lí
遭受挫折,生活困迫不安。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等孩儿长大时年,交付他收执依然,遮莫杀颠沛流离,休迷失水木根源。」《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至于没出土儿,就遭了这场颠沛流离,惊风骇浪,更自可怜。」也作「流离颠沛」。
《漢語大詞典》:颠仆流离(顛仆流離)
同“ 颠沛流离 ”。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己酉冬, 金 自 江西 犯 饶信 ,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颠仆流离道上。”
《漢語大詞典》:颠扑不磨(顛撲不磨)
见“ 颠扑不破 ”。
《國語辭典》:颠扑不破(顛撲不破)  拼音:diān pū bù pò
无论怎么敲打,也不会损坏。比喻理论真确,不能改易。《朱子语类。卷五。性情心意等名义》:「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颠扑不破!」《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自然顺了他的口风帮上几句,又著实恭维黄詹事的话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也作「颠簸不破」、「颠扑不碎」。
《國語辭典》:颠扑不破(顛撲不破)  拼音:diān pū bù pò
无论怎么敲打,也不会损坏。比喻理论真确,不能改易。《朱子语类。卷五。性情心意等名义》:「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颠扑不破!」《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自然顺了他的口风帮上几句,又著实恭维黄詹事的话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也作「颠簸不破」、「颠扑不碎」。
《國語辭典》:颠三倒四(顛三倒四)  拼音:diān sān dǎo sì
形容混乱没有条理或神志不清、翻来覆去。《荡寇志》第一二回:「那刘母口里不住的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佛国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静,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灰尘,颠三倒四价念那高王经。」也作「倒四颠三」、「倒三颠四」。
《漢語大詞典》:颠算(顛算)
反覆思索;斟酌。 老舍 《骆驼祥子》七:“ 祥子 的右肘很疼,半夜也没睡着。颠算了七开八得,他觉得 高妈 的话有理。” 老舍 《二马》第二段一:“心里,一个劲儿颠算:到底是多租几个钱好呢,还是一定不伺候杀人放火吃老鼠的 中国 人好呢?”
《漢語大詞典》:颠台(顛臺)
倾危的高台。 汉 扬雄 《太玄·上》:“次七:升于颠臺,或拄之材。测曰:升臺得拄,辅拂坚也。” 司马光 集注:“升於颠臺,然而当日之昼,虽在衰危,而得良辅,如将颠之臺,拄以良材,则高而不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