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鬻题(鬻題)
谓受贿泄露考试题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士子谤讪:“是科,会元 邹东郭 、状元 杨升庵 ,真无忝科名,即谤词何足为主司损。但言官有纠 靳 ( 靳贵 ) 京口 家人通赂鬻题,疏上不报。”
《漢語大詞典》:杂数诗(雜數詩)
诗歌的一种体栽。有以数字为题目的,有以数字嵌入诗句的,类似文字游戏。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杂数诗》:“按诗有以数为题者,如四时、四气、四色、五噫、六忆、六甲、六府、八音、十索、十离、十二属、百年是也;有以数为诗者,如数诗数名自一至十是也:今取而并列之。”
《國語辭典》:文不对题(文不對題)  拼音:wén bù duì tí
文章内容和题目的意思不符合,或说话答非所问。如:「作文时要仔细审题,以免文不对题。」
《國語辭典》:踏爨  拼音:tà cuàn
戏剧的演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题目》:「戾家行院学踏爨、宦门子弟错立身。」也作「蹈爨」。
《國語辭典》:题位(題位)  拼音:tí wèi
八股文的结构顺序。《儒林外史》第六回:「假如不照题位,乱写些热闹话,难道也算有才气不成。」
《國語辭典》:习题(習題)  拼音:xí tí
供练习的题目。如:「今天老师出了三道习题,让我们回家去作。」
《国语辞典》:题型(题型)  拼音:tí xíng
题目的类型。如:「出考题时应注意不同题型出现的比例,顾及整体的均衡。」
分类:题目类型
《国语辞典》:改错题(改错题)  拼音:gǎi cuò tí
一种将错误混杂在题目中,让受试者自行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的试题。
《国语辞典》:大经元(大经元)  拼音:dà jīng yuán
古代乡试题目以经书内容为主,应试得第一者,称为「大经元」。《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士人之誉多殊。」
《国语辞典》:谜题(谜题)  拼音:mí tí
1.谜语的题目。如:「今年元宵节的猜灯谜比赛,谜题很多也很难。」
2.比喻难以理解的事物。如:「这个案件是一道难解的谜题,已经成立专案小组调查。」
《国语辞典》:自由画(自由画)  拼音:zì yóu huà
不规定绘画题目,任绘画者自由想像,随意发挥的画。
《国语辞典》:连珠体(连珠体)  拼音:lián zhū tǐ
1.文体名。兴于汉代,辞丽而文约,不直指事情,藉串连事例或比喻以传达微旨,使读者领悟。故称为「连珠体」。
2.一种民间文艺,句句重复题目上的字。《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做秀才时,曾效连珠体,做『花月吟』十馀首,句句中有花有月。」
《国语辞典》:填充题(填充题)  拼音:tián chōng tí
一种测验方式。叙述题目时,将答案栏空出来,由考生将正确答案填入的试题方式。如:「期末考填充题的比例占百分之三十。」
《國語辭典》:标题音乐(標題音樂)  拼音:biāo tí yīn yuè
因人、事、物引发作曲动机,并在作品前冠以适当标题的纯器乐作品。为英语program music的意译。常与文学作品、绘画艺术相结合。在中国,古代音乐创作大多以标题音乐为主;至于西方,标题音乐则流行于浪漫时期,如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皆属于此类型。著名的乐曲如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李斯特的交响诗等。
《国语辞典》:大题小作(大题小作)  拼音:dà tí xiǎo zuò
本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惯用语。题目摘自五经中之文句,称为「大题」;题目出自四书中的文句,称为「小题」。尚应试者以作四书文的章法写五经文,称为「大题小作」。后用以比喻把重大的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有轻忽的意思。如:「对这事要审慎考量,切勿大题小作、草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