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我山
喻顽固的我执。 唐 司空图 《与伏牛长老偈》诗之一:“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 宋 范成大 《蛮触》诗:“万仞我山高不极,一团心火蔓难图。”参见“ 我见 ”。
分類:顽固
《漢語大詞典》:梗化
谓顽固不服从教化。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二书》:“况今之士,非有素厉之行,而为吏者,又非素择之材也。一日卒然梗化,遂欲齐之以法,岂非左右者之误,而不为无害也哉!” 元 虞集 《刷马歌》:“ 岭 南烽火乱者谁,何事至今犹梗化。” 明 宋濂 《端木府君墓志铭》:“尔曷为良民以报上德,寧梗化以自戕耶?梗化弗祥,天刑所不贷,尔其识之。”《水浒后传》第一回:“那地方原是蛮荒徼域,人民梗化,不遵法度。”
《漢語大詞典》:昏顽(昏頑)
愚昧而顽固。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他一方面愤恨执政的懦弱和卑污,列强的贪残和不义,一方面也痛惜同胞的昏顽和乏力。”
分類:愚昧顽固
《國語辭典》:堡垒(堡壘)  拼音:bǎo lěi
1.在重要地点为军事防禦而设的坚固建筑物。唐。柳宗元 唐故安州刺史兼侍御史贬柳州司马孟公墓志铭:「伐赵之役,坚立堡垒,誓死麾下。」
2.比喻难以攻破的事物或思想顽固的人。如:「精神堡垒」、「那个封建堡垒,思想顽固,难予沟通。」
《漢語大詞典》:傲顽(傲頑)
傲慢顽固。 唐 元稹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戇直撩忌讳,科仪惩傲顽。”
分類:傲慢顽固
《漢語大詞典》:敌顽(敵頑)
顽固的敌人。京剧《红灯记》第八场:“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不屈不挠斗敌顽。”
《國語辭典》:搊搜  拼音:chōu sōu
1.勇猛。《董西厢》卷二:「细端详,见法聪生得搊搜相:刁厥精神,跷蹊模样。」宋元《戏文辑佚。陈巡检梅岭失妻》:「君今闻非别崇缠,左道术,名申公,属坤兑,狝猴状,搊搜脸。」也作「搊飕」、「邹搜」。
2.凶狠。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我是个杀人放火搊搜汉,则他这孝心肠感动我这铁心肠。」
3.顽固。《董西厢》卷三:「老夫人做事搊搜相,做个老人家说谎。」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个呆老子,畅好是忒搊搜。」也作「搊瘦」。
《漢語大詞典》:逞顽(逞頑)
坚持顽固立场。 清 林则徐 《覆陈保山汉回情形片》:“此次臣调兵较多,固为哨匪恃众逞顽而设,亦因 迤西 久为盗藪,非重办无以扫清。”
《國語辭典》:刁顽(刁頑)  拼音:diāo wán
狡诈顽劣。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倚仗著恶党凶徒,害良民肆生淫欲,谁敢向他行挟细拿粗,逞刁顽。」
《漢語大詞典》:顽军(頑軍)
抗 日 战争时期称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平射炮》:“ 淮南 根据地处在鬼子、汉奸军队和国民党顽军的夹击下。” 浩然 《艳阳天》第五章:“听说顽军到了三里远的 大湾 ,连小孩子都跑光了。”
《漢語大詞典》:迷顽(迷頑)
执迷而顽固。《新华月报》1980年第1期:“我当初也以为是迷顽可怜的老辈所为,岂知事实竟大谬不然,全是因为骂了旧戏惹出来的。”
分類:顽固
《漢語大詞典》:顽迷(頑迷)
(1).愚昧迷信。 李大钊 《俄国大革命之影响》:“虽一再革命,国民不惜以头颅血肉为之保证,为之牺牲,而此辈顽迷,终难使之觉悟。”
(2).顽固而执迷。 郁达夫 《马缨花开的时候》:“虽则医生的粗暴顽迷,仍旧改不过来……但小便中的绛黄色,却也渐渐地褪去。”
《漢語大詞典》:土顽(土頑)
当地的反动顽固武装。 史超 《风雪大别山》:“随着敌人优势的兵力,地方土顽也特别活跃起来。本来, 大别山区 的土顽就很多……现在又有敌人正规军的配合,他们就更猖獗起来。” 朱剑 《青石堡·引子》:“打得土顽下 长江 ,日出东方天明亮!”
《漢語大詞典》:嚚固
凶恶顽固。 唐 韦乾度 《驳左散骑常侍房式谥议》:“盖以 式 深为浹洽之辞,激切嚚固,不然何盘柢固根之甚也!”
分類:凶恶顽固
《漢語大詞典》:榆木脑袋(榆木腦袋)
比喻思想顽固。 谷峪 《新事新办》:“你娘不是那榆木脑袋!娶亲不坐轿,这年头净这么办的,俺也赞成。”亦作“ 榆木脑壳 ”。 刘绍棠 《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 黄金印 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分類:思想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