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顺欲(順欲)
顺从自己的心欲或意志。《楚辞·天问》:“鴟龟曳衔, 鮌 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游国恩 纂义:“顺欲者,谓顺 鮌 自己之意行之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而世未之悟,以顺欲为得生,虽有厚生之情而不识生生之理,故动之死地也。”
《漢語大詞典》:顺纪(順紀)
顺从纪纲。隋书·虞世基传:“虽復顺纪合符之后,望云就日之君,且修战於 版泉 ,亦治兵於 丹浦 。”
分類:顺从纪纲
《漢語大詞典》:顺附(順附)
顺从附合。 汉 贾谊 新书·五美:“制定之后,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志,上下欢亲,诸侯顺附。”《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然兴动大众,犹有劳费,宜告喻威德,开示仁信,使知顺附和同之利。”新唐书·解琬传:“为政引大体,部人顺附。”明史·明昇传:“我主上仁圣威武,神明响应,顺附者无不加恩,负固者然后致讨。”
分類:顺从附合
《漢語大詞典》:曲脊
弯腰。《韩诗外传》卷七:“有鼠出游,狸见於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厌目曲脊,求而不得。”引申为屈服顺从。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闻知 王粲 学成满腹文章,只是矜骄傲慢,不肯曲脊於人。”
《漢語大詞典》:靡服
顺从,归服。后汉书·应劭传:“﹝ 鲜卑 ﹞唯至互市,乃来靡服。”
分類:顺从归服
《國語辭典》:喏喏  拼音:nuò nuò
答应声。《三国演义》第二回:「督邮大喝曰:『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玄德喏喏连声而退。」《西游记》第八回:「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叉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
《漢語大詞典》:委从(委從)
随顺,顺从。《淮南子·本经训》:“优柔委从,以养羣类。” 汉 刘向 说苑·指武:“復柔委从,如影与响。”
分類:随顺顺从
《漢語大詞典》:友民
友善顺从之民。书·召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 蔡沉 集传:“友民, 周 之友顺民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多士多方:“ 受都 去 洛 四百餘里, 召公 安得舍友民而远役讎民?”
分類:友善顺从
《漢語大詞典》:忍顺(忍順)
忍耐顺受;忍耐顺从。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一辈子是大方人,吃大方的亏。我不管你们在我背后闹些什么,(百般忍顺的模样)反正这个家早已不成一个家。”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周朴园 ]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 周蘩漪 ](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
分類:忍耐顺从
《漢語大詞典》:时徇(時徇)
谓顺从时俗。《旧唐书·穆宁传》:“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则非吾之进也,在於退乎。”
《漢語大詞典》:贴耳(貼耳)
(1).贴着耳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其俗以木为枕,号‘麻姑刺’,直竖而不贴耳,故至老不聋。”
(2).垂着耳朵。驯服顺从的样子。 蔡锷 《致唐继尧刘显世等电》:“以势度之, 蜀 宣布后, 张 李 两师不惟不敢西犯 成都 ,且将贴耳就范。”
《漢語大詞典》:逋播臣
指不顺从新朝而逃亡的遗臣。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 殷 逋播臣。” 孔颖达 疏:“逋,逃也;播谓播荡逃亡之意。 禄父 , 殷 君。谓之为 殷 ,今日叛逆,是背 周 逃亡。”汉书·翟方进传:“ 莽 於是依周书《大誥》曰:‘予惟以汝于伐 东郡 严乡 逋播臣。’” 元 谢枋得 《上丞相留忠斋书》:“世之人有呼我为 宋 之逋播臣者亦可,呼我为大 元 游惰民者亦可,呼我为 宋 顽民者亦可,呼我为 元 之逸民者亦可。”
《國語辭典》:温顺(溫順)  拼音:wēn shùn
温和顺从。《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弘少而温顺,哀平閒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公。」
《漢語大詞典》:化顺(化順)
(1).谓受教化而顺从。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荀子·正论:“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曷为 楚 越 独不受制也。”
(2). 宋 时 王均 的年号(公元1000年)。
《國語辭典》:顺运(順運)  拼音:shùn yùn
好运。如:「顺运来时,墙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