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0,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崖顶
华顶峰
顶冒
顶骨
顶谒
西顶
然顶
没顶
宝顶
霞顶
桧顶
踵顶
盘顶
岭顶
顶受
《骈字类编》:崖顶(崖顶)
云笈七签聂师道与道侣上百丈山采松脂夜宿于崖顶松下天清月朗忽闻仙乐起自东南紫云上遥遥而来迟缓过于石金山
《国语辞典》:华顶峰(华顶峰)  拼音:huá dǐng fēng
山峰名。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东北,为天台山的最高峰,可观日出,唯多云雾。著名的云雾茶即产于此。
《漢語大詞典》:顶冒(頂冒)
见“ 顶名冒姓 ”。
《國語辭典》:顶名冒姓(頂名冒姓)  拼音:dǐng míng mào xìng
顶替、冒用他人的姓名。《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恐系外乡光棍,顶名冒姓,理合据实回明,另缉审结云云。」
分類:冒充他人
《漢語大詞典》:顶骨(頂骨)
(1).头顶部的骨头。略呈扁方形,左右各一块。 晋 法显 佛国记:“ 慧景 、 慧达 、 道整 先向 那竭国 ,供养佛影佛齿及顶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其伽蓝东南有一伽蓝,亦名 旧王 ,有如来顶骨一片,面广寸餘,其色黄白,髮孔分明。”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解三娘》:“顶骨最在下,千万为我必取。我不得顶骨不可生。”
(2).泛指头颅骨。 明 高启 《穆陵行》诗序:“ 元 至元 初,西僧 杨发輦真住 请发 宋 诸陵,许之;既取其殉宝,復以 理宗 顶骨为饮器。”
《漢語大詞典》:顶谒(頂謁)
顶礼谒见。 唐 白居易 《与济法师书》:“昨者顶謁时,不以愚蒙,言及佛法,或未了者,许重讨论。”
《骈字类编》:西顶(西顶)
唐 常建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 尝以耕玉田,龙鸣西顶中。
《漢語大詞典》:然顶(然頂)
用艾灸头顶,以表示虔诚或祈福。多为佛教徒所用。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龚慎仪 ﹞尝奉使 岭 表, 刘主 囚之,踰年不遣。 慎仪 忧悸,不知所出,乃然顶祷佛,愿捨宅建寺,庶遂生还。”宋史·叛臣传上·刘豫:“昔 赵氏 少帝 出京,百姓然顶炼臂,号泣之声闻於远邇。”
《国语辞典》:没顶(没顶)  拼音:mò dǐng
比喻溺毙。如:「总有人不听劝,到危险水域游泳而惨遭没顶。」
《骈字类编》:宝顶(宝顶)
明一统志宝顶山在汉中府城西南七十里上多生芝草
《韵府拾遗 迥韵》:霞顶(霞顶)
钱起诗石林飞栋出霞顶泰阶平
《韵府拾遗 迥韵》:桧顶(桧顶)
苏轼诗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吴全节诗松根怪石千年化桧顶飞泉六月寒
《漢語大詞典》:踵顶(踵頂)
“摩顶放踵”之省。 谓从足跟到头顶都磨伤了,形容不畏劳苦,不顾身体。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别集·越娘记》:“ 越娘 歛躬曰:‘郎之大恩,踵顶何报?’”
《漢語大詞典》:盘顶(盤頂)
房产、器具、货物等全部卖出或买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若把货物盘顶与别人,连收回各种帐目,除去此项开销,大约还有万金之谱。”
《骈字类编》:岭顶(岭顶)
唐 方干 登龙瑞观北岩 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
《漢語大詞典》:顶受(頂受)
顶礼受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僧肇:“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
分類: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