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韶濩
闻韶
韶景
韶石
韶年
韶阳
九韶
云韶
韶乐
仙韶
咸韶
韶颜
韶钧
虞韶
韶頀
《漢語大詞典》:韶濩
亦作“ 韶护 ”。亦作“ 韶頀 ”。 汤 乐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濩》者。” 杜预 注:“ 殷汤 乐。” 孔颖达 疏:“以其防濩下民,故称濩也……韶亦绍也,言其能绍继 大禹 也。”一说, 舜 乐和 汤 乐。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步中《雅》《颂》,骤合《韶》《护》。”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韶》, 舜 乐;《护》, 汤 乐也。”后亦以指庙堂、宫廷之乐,或泛指雅正的古乐。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菑:“盖 越 人美蠃蚌而简太牢,鄙夫乐咋唶而怪韶濩。” 唐 元结 《欸乃曲》之三:“停橈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宋 陆游 《次金溪宗人伯政见寄韵》:“读君长句还增气,俗耳那闻《韶頀》声?”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夫不朽无如金石,相感莫如音乐,斯盖艺术之鼎彝,词林之《韶濩》矣。”
分類:乐名
《漢語大詞典》:闻韶(聞韶)
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韶》,传为 舜 时的乐名, 孔子 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听此笙鏞,曷异闻《韶》之美;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傅敷 《次韵答令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载酒有人来问字,传餐无肉笑闻《韶》。”
《漢語大詞典》:韶景
(1).指春景。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春曰青阳……景曰媚景、和景、韶景。” 唐 欧阳詹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东风韶景至,垂柳御沟新。” 清 吴伟业 《游石公山》诗:“入春桃李过,韶景听啼鴂。”
(2).好时光。 唐 卢纶 《送从叔牧永州》诗:“彼方韶景无时节,山水诸花恣开发。”旧唐书·哀帝纪:“今膏泽不愆,丰年有望,当兹韶景,宜示优恩。”
分類:时光春景
《漢語大詞典》:韶石
山岩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旧属 韶州 )。传说 舜 游登此石,奏《韶》乐,因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其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闕,名曰 韶石 。” 唐 韩愈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暂欲繫船 韶石 下,上宾 虞舜 整冠裾。” 宋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楼臺飞半空,秀气槃 韶石 。”
《漢語大詞典》:韶年
美好的岁月。 唐德宗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亦指青年时期。 唐 吕岩 《赠刘方处士》诗:“韶年淑质曾非固,花面玉颜还作土。”
《漢語大詞典》:韶阳(韶陽)
谓明媚的春光。 唐 皇甫冉 《东郊迎春》诗:“律向韶阳变,人随草木荣。” 宋 张孝祥 《诉衷情·牡丹》词:“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韶阳。”
分類:明媚春光
《漢語大詞典》:九韶
亦作“ 九招 ”。 舜 时乐曲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九德之歌,《九韶》之舞。”庄子·至乐:“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成玄英 疏:“《九韶》, 舜 乐名也。”史记·五帝本纪:“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於是 禹 乃兴《九招》之乐。” 司马贞 索隐:“招音韶,即 舜 乐《簫韶》。九成,故曰《九招》。”一说, 帝喾 时所作。吕氏春秋·古乐:“ 帝嚳 命 咸墨 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昔 帝嚳 之世, 咸墨 为颂以歌《九韶》。”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鏗《九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
分類:乐曲
《漢語大詞典》:云韶(雲韶)
(1). 黄帝 《云门》乐和 虞舜 《大韶》乐的并称。后泛指宫廷音乐。 晋 曹毗 《江左宗庙歌·歌哀皇帝》:“愔愔《云》《韶》,尽善尽美。”隋书·许善心传:“驰声 南 董 ,越响《云》《韶》。” 宋 范成大 《真定舞》诗:“紫袖当棚雪鬢凋,曾随《广乐》《云》《韶》。”
(2).泛指美妙的乐曲。晋书·潘尼传:“如彼和肆,莫匪琼瑶;如彼仪凤,乐我《云》《韶》。” 唐 王涯 《汉苑行》:“二月春风遍柳条,九天仙乐奏《云》《韶》。” 宋 家铉翁 《念奴娇·中秋纪梦》词:“共踏银虯,迫随絳节,恍遇羣仙集。《云》《韶》九奏,不类人间金石。”
(3).指云韶院。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楼下戏出队,宜春院人少,即以云韶添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贺:“﹝ 李贺 诗﹞时无能效之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於律吕。”参见“ 云韶院 ”。
《漢語大詞典》:云韶院(雲韶院)
唐 代宫中教习流行歌舞的场所之一。时宫中设教坊,有宜春院、云韶院。宜春院歌舞艺伎常在皇帝前承欢。凡演习大型歌舞人数不足时,则由云韶院的歌舞艺伎补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云韶乐:“﹝云韶乐﹞用玉磬四架,乐即有琴、瑟、筑、簫、箎、籥、跋膝、笙、竽、登歌、拍板。乐分堂上、堂下,登歌四人,在堂下坐。舞童五,人衣绣衣,各执金莲花引舞者。金莲,如仙家行道者也。舞在阶下,设锦筵,宫中有云韶院。”
《国语辞典》:韶乐(韶乐)  拼音:sháo yuè
相传上古时代,夔所作的音乐,以箫为主乐器,舞者手执长箫,在幽悠清柔的箫音里,缓缓起舞。后以韶乐为乐教的代表。
分类:音乐乐器
《漢語大詞典》:仙韶
即仙韶曲。亦泛称宫廷乐曲。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斟圣酒,进仙韶。”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出山》:“瑶京近, 玉关 高,谁歌《黄竹》和仙韶?”
分類:宫廷乐曲
《漢語大詞典》:咸韶
尧 乐《大咸》与 舜 乐《大韶》的并称。泛指古乐。 唐 黄滔 《省试人文化天下赋》:“然后鏗作《咸》《韶》,散为《风》《雅》。”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六:“人间草木霑皇泽,天上《咸》《韶》送寿觴。”
分類:
《漢語大詞典》:韶颜(韶顔)
(1).美好的容貌。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宋 周邦彦 《丑奴儿》词:“ 江 南风味依然在,玉貌韶颜。”
(2).比喻青春年少。 明 刘基 《一剪梅》词:“浮世生涯一转蓬,今日韶颜,明日衰翁。”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为一种心情无奈,断送韶颜,憔悴而今,劝君休舞。”
《漢語大詞典》:韶钧(韶鈞)
《韶》乐和钧天广乐。亦泛指优美的乐曲。 宋 曾巩 《郊祀庆成》诗:“还宫动前蹕,喜气入《韶》钧。” 明 宋濂 《送国子正苏君还金华山中序》:“璇玉缀而瑶珠悬,《韶》钧鸣而律吕谐。”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使彼数诗人者为游歌之作,燕喜之章,何尝不鏘然如《韶》钧,蔚然如虎凤哉!”
《漢語大詞典》:虞韶
谓 虞舜 时的《韶》乐。 汉 班固 《幽通赋》:“《虞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于千载。” 南唐 陈陶 《闲居杂兴》诗之一:“《虞韶》九奏音犹在,只是 巴 童自弃遗。” 宋 梅尧臣 《送赵升卿之韶幕》诗:“俎肉应多味,《虞韶》不復闻。”
分類:虞舜
《漢語大詞典》:韶頀
见“ 韶濩 ”。
《漢語大詞典》:韶濩
亦作“ 韶护 ”。亦作“ 韶頀 ”。 汤 乐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濩》者。” 杜预 注:“ 殷汤 乐。” 孔颖达 疏:“以其防濩下民,故称濩也……韶亦绍也,言其能绍继 大禹 也。”一说, 舜 乐和 汤 乐。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步中《雅》《颂》,骤合《韶》《护》。”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韶》, 舜 乐;《护》, 汤 乐也。”后亦以指庙堂、宫廷之乐,或泛指雅正的古乐。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菑:“盖 越 人美蠃蚌而简太牢,鄙夫乐咋唶而怪韶濩。” 唐 元结 《欸乃曲》之三:“停橈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宋 陆游 《次金溪宗人伯政见寄韵》:“读君长句还增气,俗耳那闻《韶頀》声?”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夫不朽无如金石,相感莫如音乐,斯盖艺术之鼎彝,词林之《韶濩》矣。”
分類: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