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韵母(韻母)  拼音:yùn mǔ
汉语字音中,除去声母、声调后所剩的部分,可分成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三部分。如欢(huan),u为介音,a为韵腹,n为韵尾,凡韵母必有韵腹,至于介音、韵尾则可有可无。如攀(pan),无介音,脱(tuo)则无韵尾。或单称为「韵」。
《国语辞典》:复合韵母(复合韵母)  拼音:fù hé yùn mǔ
一个韵母从发音开始到结束,由两个单韵母复合而成,使舌跟唇从一个单韵母的发音状态改换为另一个单韵母的发音状态。
《国语辞典》:捲舌韵母(捲舌韵母)  拼音:juǎn shé yùn mǔ
捲舌元音。指发音时舌尖翘向硬腭的韵母ㄦ。
《国语辞典》:结合韵母(结合韵母)  拼音:jié hé yùn mǔ
在我国的语言中,有所谓的复元音,其主要元音在后者,称为「结合韵母」。如:「ㄨㄚ」/ua/中的/a/。
《国语辞典》:复韵母(复韵母)  拼音:fù yùn mǔ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如国音中的ㄞ(ai)、ㄟ(ei)、ㄠ(au)、ㄡ(ou)。也称为「复合元音」、「复元音」。
《國語辭典》:鼻韵母(鼻韻母)  拼音:bí yùn mǔ
鼻音收尾的韵母。如国语的ㄢ(an)、ㄣ(en)、ㄤ(ang)、ㄥ(eng)等。
《國語辭典》:单韵母(單韻母)  拼音:dān yùn mǔ
只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如国音字母中的ㄚ、ㄛ、ㄜ等。
《國語辭典》:音韵(音韻)  拼音:yīn yùn
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汉字字音。也称为「声韵」。
《國語辭典》:叠韵(疊韻)  拼音:dié yùn
两个字的韵母相同,称为「叠韵」。如逍遥、徜徉、盘桓。
《漢語大詞典》:外言
(1).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 郑玄 注:“外言、内言,男女之职也。不出入者,不以相问也。”新唐书·魏元忠传:“令出入禁掖,使内言必出,外言必入,固将弄君之法,纵而不禁,非所以重宗庙、固国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咨尔臣工,当别男女,男理外事,内非所宜闻;女理内事,外非所宜闻。朕故特詔,继自今,外言永不准入,内言永不准出。”
(2).譬况字音用语。指韵母的细音。与“内言”相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按,“外言”指语音幽细。参阅 周祖谟 《问学集·颜氏家训音辞篇注补》
《漢語大詞典》:无韵(無韻)
不押韵。指诗文句子末一字不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五经中多有用韵:“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於音,则虽无韵之文而往往有韵。”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 顾亭林 泥於一字祇有一音,遂谓诗有无韵之句,是不然矣。”
《國語辭典》:用韵(用韻)  拼音:yòng yùn
押韵。宋。欧阳修《六一居士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予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國語辭典》:押韵(押韻)  拼音:yā yùn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称为「押韵」。
《國語辭典》:阳声(陽聲)  拼音:yáng shēng
1.音律中的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种,称为「阳声」。见《周礼。春官。大师》。也称为「阳律」。
2.清越的声音。《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赤黑则乡心,阳声则远根。」
《國語辭典》:韵类(韻類)  拼音:yùn lèi
将韵书中的韵经系联后,分出开、齐、合、撮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