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压韵(壓韻)
诗词曲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梁书·王筠传:“ 筠 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 宋 许顗 彦周诗话:“又 鲁直 ( 黄庭坚 )作诗,用事压韵,皆超妙出人意表。”
《國語辭典》:阴声(陰聲)  拼音:yīn shēng
1.古代乐律上属阴声之音,即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2.声韵学上指无鼻音韵尾的韵母。参见「阴声韵」条。
《國語辭典》:四呼  拼音:sì hū
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种,合称为「四呼」。
《國語辭典》:旁纽(旁紐)  拼音:páng niǔ
发音部位相同而音值不同的声纽。如帮、滂、并、明皆属重唇音,而音值不同,互称为旁纽声纽。
《漢語大詞典》:正纽(正紐)
(1).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2).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一。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
《國語辭典》:韵头(韻頭)  拼音:yùn tóu
韵母的介音部分。参见「介音」条。
《國語辭典》:韵母(韻母)  拼音:yùn mǔ
汉语字音中,除去声母、声调后所剩的部分,可分成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三部分。如欢(huan),u为介音,a为韵腹,n为韵尾,凡韵母必有韵腹,至于介音、韵尾则可有可无。如攀(pan),无介音,脱(tuo)则无韵尾。或单称为「韵」。
《國語辭典》:阴韵(陰韻)  拼音:yīn yùn
1.称元代阴时夫所订的韵部。宋以前韵书皆沿袭切韵,分二百六部。平水人刘渊重刊礼韵略,归并为一百七韵,元时阴时夫兄弟作《韵府群玉》,始并为一百六韵。
2.声韵学上指无鼻音韵尾的韵母。参见「阴声韵」条。
《國語辭典》:韵尾(韻尾)  拼音:yùn wěi
韵母的收尾部分。如韵母ai、ei的i,韵母an的n。
《國語辭典》:韵母(韻母)  拼音:yùn mǔ
汉语字音中,除去声母、声调后所剩的部分,可分成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三部分。如欢(huan),u为介音,a为韵腹,n为韵尾,凡韵母必有韵腹,至于介音、韵尾则可有可无。如攀(pan),无介音,脱(tuo)则无韵尾。或单称为「韵」。
《國語辭典》:韵腹(韻腹)  拼音:yùn fù
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如ian韵中a 为韵腹。
分類:韵母元音
《國語辭典》:韵母(韻母)  拼音:yùn mǔ
汉语字音中,除去声母、声调后所剩的部分,可分成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三部分。如欢(huan),u为介音,a为韵腹,n为韵尾,凡韵母必有韵腹,至于介音、韵尾则可有可无。如攀(pan),无介音,脱(tuo)则无韵尾。或单称为「韵」。
《國語辭典》:阳韵(陽韻)  拼音:yáng yùn
声韵学家称带有鼻声韵尾m、n、ng的韵母。如中古韵书中的东、冬、真、文、侵、谈等韵。也称为「阳声韵」。
《国语辞典》:复合韵母(复合韵母)  拼音:fù hé yùn mǔ
一个韵母从发音开始到结束,由两个单韵母复合而成,使舌跟唇从一个单韵母的发音状态改换为另一个单韵母的发音状态。
《国语辞典》:开齐合撮(开齐合撮)  拼音:kāi qí hé cuò
声韵学上把韵母按照发音时嘴唇的形状,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等四呼,简称为「开齐合撮」。
《国语辞典》:捲舌韵母(捲舌韵母)  拼音:juǎn shé yùn mǔ
捲舌元音。指发音时舌尖翘向硬腭的韵母ㄦ。
《国语辞典》:复韵母(复韵母)  拼音:fù yùn mǔ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如国音中的ㄞ(ai)、ㄟ(ei)、ㄠ(au)、ㄡ(ou)。也称为「复合元音」、「复元音」。
《国语辞典》:阴声韵(阴声韵)  拼音:yīn shēng yùn
传统声韵学术语:(1)广义指无鼻音韵尾的韵母,与阳声相对。如中古韵书中的支、脂、之、质诸韵。(2)狭义指无鼻音,亦无清塞音的韵母,如上述诸韵中的支、脂、之等韵。也称为「阴声」、「阴韵」。
《国语辞典》:开尾韵(开尾韵)  拼音:kāi wěi yùn
语言学上指没有韵尾的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