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词儿(詞兒)
(1).韵文文体之一。即词。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三个爱这 柳七官人 ,曾作一首‘词儿’为証。”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才指手画脚的向大家説道:‘方才这 十三妺 姐姐不是在庙里墻上题那两行《北新水令》的词儿吗?’”
(2).指词话。 元 明 时的一种说唱艺术。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谢恩光拯济皆无恙,编作本词儿唱。”
(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也指说话、文章中的语句。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我的题目中用了‘组织’这一个词儿。”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他是专门被派来招呼剧团的,在这一带是有名的‘瞎架’。起先,我不知道这个词儿,后来才体会到,就是好摊事管事的人。”
《國語辭典》:转韵(轉韻)  拼音:zhuǎn yùn
写作诗词时在中途更换韵脚。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二。古诗用韵之法》:「转韵之始,亦有连用隔用之别,而错综变化,不可以一体拘。」
《漢語大詞典》:哀策
亦作“哀册”。 文体的一种。封建时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后汉书·礼仪志下:“太史令奉哀策立后。”南史·后妃传下·梁武丁贵嫔:“ 普通 七年十一月庚辰,﹝贵嬪﹞薨……詔吏部郎 张纘 为哀册文。” 唐 杨炯 《薛振行状》:“ 孝敬 崩,詔公为哀册。” 清 钱谦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赋挽词》之二:“南郊传累德,哀策属何人?”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上哀下曰誄,始 鲁庄公 ;下哀上曰哀策,始 汉 李尤 。”
《國語辭典》:出韵(出韻)  拼音:chū yùn
作诗时,押韵的字,超出所用的韵部。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出韵诗虽是晚唐变体,然非晚不及盛之关系处。」
《漢語大詞典》:韵法(韻法)
指韵文用韵的法则。 明 宋濂 《评浦阳人物·文学·元处士吴莱》:“问其作赋之法,则谓有音法,欲其倡和闔闢;有韵法,欲其清浊谐协。”
《國語辭典》:歌诀(歌訣)  拼音:gē jué
为了便于记诵,按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韵文或无韵的整齐句子。
《漢語大詞典》:换韵(换韻)
谓同一韵文用韵的转换。除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外,古体诗和赋以及其它诗歌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每隔若干句换韵;词曲必须按谱,或一韵到底,或换韵。亦称“ 转韵 ”。
《漢語大詞典》:崖词(崖詞)
宋 代诗赞形式的一种说唱文学。以七字句韵文为主。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
《國語辭典》:顺口溜(順口溜)  拼音:shùn kǒu liū
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语。纯用口语,句子长短不一,念来极为顺口流利。如:「大陆有句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赌,一亿不赌装糊涂。』」
《國語辭典》:三字经(三字經)  拼音:sān zì jīng
1.书名。一说为宋王应麟撰,一说为宋区适子撰。明代黎贞增广,清人又加增益,民国章炳麟有重订本。全书用三字一句的韵文写成,与千字文并行。为旧时童蒙诵读之书。
2.三个字组成的粗野的、骂人的口头语。如:「用三字经骂人是粗野的行为。」
《国语辞典》:祭吊文(祭吊文)  拼音:jì diào wén
祭奠死者所诵读的文辞。分散文及韵文两种。
《國語辭典》:滚调(滾調)  拼音:gǔn diào
一种弋阳腔及其他高腔的唱腔形式,简称为「滚」。滚调原是曲牌基本句法结构之外的附加部分,可以放在曲牌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间或后面。具有解释或贯串原有词意,加强感情气氛,增添曲调、节奏的对比变化等作用。是介乎唱、白之间的朗诵性唱腔。偏于唱曲的称为「滚唱」,偏于说白的称为「滚白」。
《國語辭典》:说唱文学(說唱文學)  拼音:shuō chàng wén xué
一种以讲说和演唱表现故事情节的民间文学。参见「讲唱文学」条。
《國語辭典》:讲唱文学(講唱文學)  拼音:jiǎng chàng wén xué
一种流行于民间的通俗文学。是以散文与韵文夹杂,用讲和唱并用的方式表演出来。内容包含史事、小说、佛事等。也称为「说唱文学」。
《漢語大詞典》:脚韵(脚韻)
韵文句末所押的韵。 清 阮元 《文韵说》:“ 梁 时恒言所谓韵者,固指押脚韵,亦谓章句中之音韵,即古人所言之宫羽,今人所言之平仄也。” 朱自清 《歌谣里的重韵》:“歌谣以重迭为生命,脚韵只是重迭的一种方式。”
分類:韵文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