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牙音  拼音:yá yīn
旧谓舌后阻之音为「牙音」。如三十六字母中的见、溪、群、疑为牙音。
《國語辭典》:音学(音學)  拼音:yīn xué
研究声音现象如音波、反射、共振等的学科。也称为「声学」、「音响学」。
《國語辭典》:正韵(正韻)  拼音:zhèng yùn
书名。洪武正韵的简称。参见「洪武正韵」条。
分類:音韵学
《漢語大詞典》:洪细(洪細)
(1).大小。 南朝 梁武帝 《申敕诸州讯狱诏》:“朕自藩部,常躬讯録,求理得情,洪细必尽。”
(2).音韵学名词。洪音和细音的合称。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六:“臣闻赴曲之音,洪细入韵。”参见“ 洪音 ”。
《國語辭典》:洪音  拼音:hóng yīn
声韵学上指主要母音舌位较低、较后、口腔共鸣器空隙大的音。相对于细音而言。如宋、元等韵学家将一、二等韵视为洪音,把三、四等韵当做细音。
《漢語大詞典》:通转(通轉)
音韵学名词。古音学上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者之间及各自的韵转现象。凡主要元音不变,仅韵尾发生变化的称对转;而阴声韵和阴声韵、阳声韵和阳声韵、入声韵和入声韵之间的相互变化称旁转。
《国语辞典》:李登  拼音:lǐ dēng
人名。生卒年不详。三国魏音韵学家,曾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为汉语史上最早的韵书。书已不传。
《國語辭典》:对转(對轉)  拼音:duì zhuǎn
声韵学上指语音中阴声韵与阳声韵发生互通的现象。参见「阴阳对转」条。
《國語辭典》:类隔(類隔)  拼音:lèi gé
音韵学上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有重唇、轻唇或舌头、舌上的不同,称为「类隔切」。切语上字与被切之字古音本相同,但后世演变成不同的声类,因而造成切语不合的现象,即称为「类隔」。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如方、府、甫、武、符等,古人皆读重唇,后儒不识古音,谓之类隔,非古人意也。」
《國語辭典》:旁转(旁轉)  拼音:páng zhuǎn
音韵学上指古音中阳声与阳声或阴声与阴声的相互转变。但条件必须是双方的主要元音相近,发音部位相似。例如:〔a〕转变为〔ε〕、〔en〕转变为〔εn〕。
《國語辭典》:阴声(陰聲)  拼音:yīn shēng
1.古代乐律上属阴声之音,即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2.声韵学上指无鼻音韵尾的韵母。参见「阴声韵」条。
《國語辭典》:今音  拼音:jīn yīn
1.现代的语音。
2.音韵学上指以《切韵》、《广韵》等韵书为代表的隋唐音。与以《诗经》押韵、《说文》谐声等为代表的周秦音(古音)相对。
《國語辭典》:四呼  拼音:sì hū
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种,合称为「四呼」。
《國語辭典》:旁纽(旁紐)  拼音:páng niǔ
发音部位相同而音值不同的声纽。如帮、滂、并、明皆属重唇音,而音值不同,互称为旁纽声纽。
《漢語大詞典》:正纽(正紐)
(1).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2).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一。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
《国语辞典》:吕静(吕静)  拼音:lǚ jìng
人名。晋音韵学家,生卒年不详。曾仿魏李登《声类》编成《韵集》一书,五卷,今已不传。
《漢語大詞典》:协句(協句)
即协韵。音韵学用语。 清 钱大昕 《音韵问答》:“ 沉重 作《毛诗音》,于今韵有不合者,谓之协句,如《燕燕》首章:‘远送于野’,云:‘协句宜音时预反’……协句亦谓之协韵。”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协句即古音也,自 陆德明 剏为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之説,於 沉 ( 沉重 )所云协句者,皆如字读。”参见“ 协韵 ”。
《國語辭典》:协韵(協韻)  拼音:xié yùn
1.符合韵律。诗词歌赋中,于相当的句末以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相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称为「协韵」。《红楼梦》第四○回:「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协韵,错了的罚一杯。」
2.今韵与古韵不同,以今音读古韵,多不能谐。北周沈重作《毛诗音义》,创协韵之说,随意将某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至明末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加以反驳,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今韵不协,正是语音演变的證据,不能任意随文改读。应求古韵,以證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