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司配令
[英spring]英语弹簧的音译。借指弹子门锁。 叶圣陶 《四三集·逃难》:“ 李先生 从皮包里掏出钥匙,插进后门上的‘司配令’,手势很熟练。”
《漢語大詞典》:司的克
[英stick]英语手杖的音译。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七:“看他挺胸凸肚,一手执着司的克,这边一挥,那边一指,一副不可一世的气概,他还是一伙里的头脑呢!” 茅盾 《小三》:“倘使你以为绅士也者,一定得手拿司的克,那么,就把他当作公子身份的挂名大学生也好。” 王统照 《银龙的翻身》:“那一对男女并不象一般外国人,提了司的克,背起水壶,爬山越岭,或是狂喝着大瓶的汽水、啤酒,快乐,说笑。”
《漢語大詞典》:速檀
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译。今译作苏丹,意为君主或统治者。伊斯兰教国家或地区的统治者广泛使用这一称号。明史·金献民传:“ 土鲁番 速檀 满速儿 寇 肃州 ,命 献民 兼右都御史总制 陕西 四镇军事。”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 土鲁番 阿力 已死,而其子 阿黑麻 嗣为速檀。”
《漢語大詞典》:炎摩
佛教语。梵语Yama的音译。主管地狱之王。 清 梅冲 《诗佛歌》:“佛之所到无不化,先生法力如其大。一声忽作狮子吼,喝破炎摩下方走。”
《漢語大詞典》:顩钵罗(顩鉢羅)
梵文Kambala的音译。意为羊毛。
《漢語大詞典》:一色服
元 代内廷大宴时的官服。元史·舆服志一:“‘质孙’, 汉 言一色服也,内廷大宴则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无定制。凡勋戚大臣近侍,赐则服之。下至於乐工卫士,皆有其服。精粗之制,上下之别,虽不同,总谓之‘质孙’云。”按:质孙,亦作“ 只孙 ”,蒙语jisun(颜色)音译。参阅 箭内亘 《蒙古的诈马宴与只孙宴》、 韩儒林 《元代诈马宴新探》
《漢語大詞典》:一撒花
谓挥霍无度。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撒花》:“ 宋 时 三佛齐 、 注輦国 来朝贡,即请遶殿撒花,初撒金莲花,次撒真珠龙脑,布於御座,所携顷刻俱尽,盖胡人至重礼也。后 金 兵犯闕,索民财与之,亦谓撒花钱,以重礼媚胡耳。今人谓善费者曰一撒花,义本此。”按:撒花为 蒙 语sauyat音译,原意为礼物、赠品。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蒙古札记》、 方龄贵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
《國語辭典》:伊斯兰教(伊斯蘭教)  拼音:yī sī lán jiào
西元七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立的宗教。为英语Islam的音译。参见「回教」条。
《國語辭典》:耶和华(耶和華)  拼音:yē hé huá
希伯来人对上帝的称呼。为英语Jehovah 的音译。基督教旧约圣经中,对上帝也称为「耶和华」。
《國語辭典》:耶悉茗  拼音:yē xī míng
「素馨」类的别名,泛指木犀科素馨属各香花之种类,由英文名音译而来,也称为「素英」、「茉莉花」。参见「素馨」条。
《漢語大詞典》:也里可温
蒙古语的音译。 元 代称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当时景教派( 元 以前已传入)与天主教皆有教士来 中国 传教,其教统称“十字教”,教士俱称“也里可温”。元史·武宗纪二:“宣政院奏免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租税。”参阅 陈垣 《元也里可温教考》
《漢語大詞典》:曳瑟知林
义译“杖林”。曳瑟知,梵语音译,义云“杖”。佛教故事,传说有婆罗门不信 释迦 身长丈六,乃以丈六竹杖量佛身。婆罗门将杖端增长,佛身亦随长,不可穷究,乃投杖而去,后遂生根成林。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按,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称此林为“杖林”,即今之Jeshtiban。
《国语辞典》:香格里拉  拼音:xiāng gé lǐ lā
一个想像的、偏远的人间乐园。为英文Shangri-La的音译。西元一九三三年,詹姆士。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首次以香格里拉代表一个乌托邦或神话之乡,后遂以此名词指一个地理位置不详或隐密的世外桃源。亦指秘密军事基地。也译作「商格雷拉」。
《国语辞典》:席梦思(席梦思)  拼音:xí mèng sī
一种精制的弹簧钢丝床。为英语Simmons的音译。本为著名的弹簧床厂牌,后用为西式弹簧床的泛称。
《漢語大詞典》:隙弃罗(隙棄羅)
梵文khākkhara的音译。意译为锡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