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音词(音詞)
(1).犹音信。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一去无还期,千秋万岁无音词。”
(2).犹言语。 清 许承宣 《恭祝大徵君前司理巢翁冒老年台先生七十大寿序》:“音词悲壮,座客无不悄然肃然。”参见“ 音辞 ”。
《漢語大詞典》:音辞(音辭)
(1).言谈;辞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 济 ( 王济 )意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以外率多田野閒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
(2).文词。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 枚乘 首唱《七发》,加以《七章》《七辩》,音辞虽异,旨趣皆同。”
(3).音调歌词。旧唐书·曹确传:“ 可及 善音律,尤能转喉为新声,音辞曲折,听者忘倦。”
《國語辭典》:同音词(同音詞)  拼音:tóng yīn cí
发音相同,意义不同的语词。如「树木」与「数目」。也称为「同音异义词」。
分類:语音意义
《國語辭典》:复音词(複音詞)  拼音:fù yīn c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如葡萄、服务等。
《國語辭典》:单音词(單音詞)  拼音:dān yīn cí
由一个字构成,代表一个意义的语言成分。也作「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