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音乐治疗(音乐治疗)  拼音:yīn yuè zhì liáo
一种透过音乐改善健康状况的心理疗法。如:「聆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可以使颓丧的心情为之一振,达到音乐治疗的效果。」
《国语辞典》:音乐电铃(音乐电铃)  拼音:yīn yuè diàn líng
启动时会发出音乐的电铃。也称为「音乐铃」。
《国语辞典》:音部记号(音部记号)  拼音:yīn bù jì hào
音乐上用来表示乐谱高低的符号,通常有高音部记号、低音部记号、中音部记号三种。
《国语辞典》:音感作画(音感作画)  拼音:yīn gǎn zuò huà
一种绘画的表现方式。以聆听音乐的感受为绘画题材,藉著音乐激发美术创作的灵感,运用色彩与形状呈现音乐的蕴含。
《国语辞典》:勃露斯  拼音:bó lù sī
1.乐曲名。为蓝调音乐。参见「蓝调」条。
2.一种舞蹈。为英语Blues的音译。起源于美国南部,舞曲含有几许忧郁气氛。节奏为四分之四拍,每一慢步二拍,一快步一拍。主要步法为前进走步、后退走步及并步。也称为「四步舞」。
《国语辞典》:伴唱带(伴唱带)  拼音:bàn chàng dài
唱歌时用来伴奏的音乐录影带。通常只有旋律而无歌声,并以影像结合歌曲,播放时歌词配合著旋律的进行而显示,使唱者可在萤幕上,看著提示的歌词来演唱。
《国语辞典》:板腔体(板腔体)  拼音:bǎn qiāng tǐ
一种戏曲、曲艺音乐的结构体式。以板式、节拍、腔调的变化为其特点。梆子、皮黄系统的剧种可作为板腔体的代表,在近代戏曲音乐发展上有重大的影响。
《国语辞典》:车鼓阵(车鼓阵)  拼音:chē gǔ zhèn
一种由大陆花鼓结合台湾当地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演变成的歌舞小戏。车鼓的车在闽南语里有翻、舞的意思。表演不限场地大小,角色造型亦无严格限制。演员以小丑和小旦为基本表演组合,有时另加副旦,或数组轮番演出。戏目取材于民间故事,音乐主要是闽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调,如〈桃花过渡〉、〈五更鼓〉、〈牵红姨〉等。如:「这次的国庆晚会安排了车鼓阵等民俗技艺表演。」也作「车鼓弄」。
《国语辞典》:才艺班(才艺班)  拼音:cái yì bān
教授语文、音乐、艺术、电脑等才能技艺的短期训练班。
《国语辞典》:舒曼  拼音:shū màn
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人名。(西元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初在海德堡大学读法律,后赴莱比锡大学专攻音乐。作品精绝宏伟,气质高贵,代表作有〈长春树〉、〈诗人之恋〉、〈森林景色〉等。也译作「修曼」。
《国语辞典》:关系调(关系调)  拼音:guān xì diào
音乐上指调号相同的大调和小调互为关系调。为英语relative key的意译。关系调的小调主音位于大调主音的小三度下方。如G大调和e小调。
《国语辞典》:滚奏法(滚奏法)  拼音:gǔn zòu fǎ
一种音乐演奏的方法。当演奏进行时,一人左、右手各持一槌,交互敲打钟琴或木琴,以同音、连续、快速的方式来伴奏,称为「滚奏法」。
分类:音乐演奏
《国语辞典》:咭叮当(咭叮当)  拼音:jī dīng dāng
拟声词。形容音乐的声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咭叮当奏著钧天乐,又摆些羽葆干旄。」
《国语辞典》:和声学(和声学)  拼音:hé shēng xué
十八世纪研究和弦进行的理论,为西方重要音乐理论。为英语theory of harmony的意译。
《国语辞典》:合板眼  拼音:hé bǎn yǎn
板眼,音乐的节拍。合板眼比喻与人的心意相符合。《金瓶梅》第六八回:「这西门庆听了,见粉头所事,合著他的板眼,亦发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