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2,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夷音
舞乐
作伎
阳施
点拍
乐调
烦手
胡乐
乐论
急拍
和雍
转调
乐政
大凯
过声
《漢語大詞典》:夷音
(1).古指外族语言。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而 彦鸞 ( 崔鸿 )修伪国诸史, 收 ( 魏收 ) 弘 ( 牛弘 )撰《魏》《周》二书,必讳彼夷音,变成 华 语,等 杨由 之听雀,如 介葛 之闻牛,斯亦可矣。”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夷音迷咫尺,鬼物倚朝昏。”
(2).谓外族音乐。 章炳麟 《辨诗》:“ 李延年 已採西域之音,以为武乐。 隋 世亦有 西凉 、 龟兹 、 天竺 、 康国 、 疏勒 、 安国 诸部,今之词自 龟兹 乐来,何以见夷音不可用也?”
分類:外族音乐
《国语辞典》:舞乐(舞乐)  拼音:wǔ yuè
1.泛称专为舞蹈所做的音乐。
2.中国古代舞乐多为大型套曲形式,其内容包含乐器演奏、歌唱、舞蹈。
《漢語大詞典》:作伎
亦作“ 作妓 ”。 谓表演歌舞或演奏音乐。晋书·乐志下:“但歌,四曲,出自 汉 世,无弦节。作伎,最先唱。一人唱,三人和。”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 魏武帝 遗令﹞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 铜雀臺 ,於臺堂上施八尺牀……月朝十五日,輒向帐作妓。’”梁书·陈伯之传:“ 伯之 每旦常作伎,日晡輒卧,左右仗身皆休息。”
《漢語大詞典》:阳施(陽施)
(1).阳气散布;阳气展开。《淮南子·天文训》:“是故阳施阴化,天之偏气。”
(2).喻指音乐旋律高昂奔放。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阳施见夸丽,阴闭感悽愴。”
(3).谓焕发男子的亢阳之气。宋书·五行志五:“时宦人 黄皓 专权。按 司马彪 説,奄宦无阳施,犹妇人也。”
(4).喻指夫婿。后汉书·荀爽传:“四曰配阳施,祁螽斯。”
(5).表面布施。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莠民二:“或殢财役贫以奔走乎匈贷,或阳施阴设以笼络乎奸贪。”
《漢語大詞典》:点拍
音乐的节拍。 唐 南卓 《羯鼓录》:“若製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
分類:音乐节拍
《漢語大詞典》:乐调(樂調)
音律和谐。史记·外戚世家:“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
音乐的声调。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 万寳常 尝与人论及乐调,时无乐器,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叩之,宫商毕备,谐於丝竹。”
《漢語大詞典》:烦手(煩手)
古代指民间音乐(俗乐)的一种复杂的弹奏手法。左传·昭公元年:“於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 孔颖达 疏:“手烦不已,则杂声并奏,记传所谓 郑卫 之声,谓此也。” 晋 陆机 《鼓吹赋》:“骋逸气而愤壮,绕烦手乎曲折。”
《國語辭典》:胡乐(胡樂)  拼音:hú yuè
古称中国北方、西北方和西域等边塞民族的音乐。《资治通滥。卷二一八。唐纪三十四。肃宗至德元年》:「上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继以鼓吹、胡乐、教坊、府县散乐、杂戏。」
《国语辞典》:乐论(乐论)  拼音:yuè lùn
荀子篇名。论述音乐和人生的关系,以为音乐能提高道德修养,有教化人心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国语辞典》:急拍  拼音:jí pāi
音乐上指快速的节拍。
《漢語大詞典》:和雍
(1).温和雍容。 晋 陶潜 《圣贤群辅录·八顾》:“天下和雍 郭林宗 。”
(2).犹和谐。 郭沫若 《蜀道奇》诗:“民族和雍载歌舞,塤箎协奏遍乡都。”
(3).古代撤膳时所奏的和谐的音乐。 元 揭祐民 《泽民分灵祠乐歌》:“铜槃白雉血在中,淋漓酒肴荐和雍。”
《國語辭典》:转调(轉調)  拼音:zhuǎn diào
音乐进行时,从某一调转变成另一调。为英语modulation的意译。可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如从C大调转到G大调。
《漢語大詞典》:乐政(樂政)
有关音乐的事宜。周礼·春官·乐师:“凡乐,掌其序事,治其乐政。” 孔颖达 疏:“‘治其乐政’者,谓治理乐声,使得其正,不淫放也。”
分類:音乐事宜
《漢語大詞典》:大凯(大凱)
亦作“ 大愷 ”。 古代军队凯旋时所奏的音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下既平,天子大凯。”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大凯, 周 礼还师振旅之乐。”汉书·主父偃传作“大愷”。
《漢語大詞典》:过声(過聲)
悲哀和欢乐失之过分的音乐。《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郑玄 注:“过声,失哀乐之节。”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四:“若教乐,淫声、过声、凶声、漫声皆禁之,淫声若 郑 卫 之音,过声若哀乐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