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富韩文范

相关人物
富弼
 
文彦博
 
韩琦
 
范仲淹


《三朝名臣言行录》卷一〈韩琦〉
嵎与范公同召拜枢密使副。……熙宁七年春……帝遣中使赐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手诏,问以计策。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范仲淹〉
公为参政,与韩、富二枢并命,锐意天下之事。
典故 
一范一韩

相关人物
韩琦
 
范仲淹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七〈起仁宗康定元年四月尽是年六月〉~303~
己卯,以起居舍人、知制诰韩琦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吏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八〈起仁宗庆历二年十月尽是年十二月〉~333~
范仲淹附传云:进枢密直学士、右大中大夫,寻拜四路安抚经略招讨使。正传云:仲淹上表言不受所除官职,帝不许。初欲移仲淹镇泾原,仲淹请与韩琦、庞籍分领之,仲淹与琦开府泾州同经略。帝用其言,复置四路经略招讨安抚使,以仲淹、韩琦、庞籍分领之,仲淹与琦开府泾州。按此,则初除密直、谏议时,未尝兼领四路也。又按韩琦家传:十月授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十一月与仲淹同为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并驻泾州。行状亦云十月为谏议、密直,十一月为四路帅。而实录乃于辛亥日因仲淹、琦、籍进职,即书三人兼领四路,仲淹、琦并驻泾州,与附传、家传、行状并不合。又按仲淹让表,称冬至后一日,庆州地震。此年冬至乃十一月初二日,让表殊不及兼领四路事,则此时必未有此指挥。若遂与密直、谏议同受,让表不应不略说及也。疑行状所云十一月,必得实。而家传云十二月者,琦是月始到泾州尔。庞籍修桥子谷寨成,降诏奖谕,已见四月戊子,今与仲淹、琦同进官职,必以是月己酉王信、狄青等破贼功,但史所记,或略。又检籍附传、正传、司马光墓志,并不载籍兼领四路事。王圭神道碑略载,亦不详。今以仲淹琦附传、仲淹正传、琦家传行状及仲淹让表为据,于辛亥日仲淹、琦、籍进官职下削去「并为陕西四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琦、仲淹并驻泾州」,凡二十二字。
《梅溪先生文集·诗文前集》卷一〈观国朝故事〉
昔在康定初,元昊叛西陲。朝廷起韩范,节制阃外师。二公人中龙,才略超等夷。
《梦溪笔谈》卷十五〈校證·艺文二〉~527~
韩琦,宋安阳人,国华子,字稚圭,自号赣叟,天圣中举进士,方唱名,太史奏五色云见。初授将作监丞。赵元昊反,进枢密直学士,历官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天下称『韩、范。』边人谣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及元昊称臣,召为枢密副使。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韩琦友,名未详,有诗献韩琦。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75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右司谏,疏罢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四人。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宝元间进枢密直学士、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后召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庆历新政败,出知扬州,徙郓州、定州。嘉祐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仁宗有疾,琦力请立皇嗣。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寻改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卒谥忠献。有《安阳集》。
全宋诗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不久再次经略陕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有《安阳集》五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韩琦(1008-1075) 字稚圭。相州人。弱冠举进士第二名。蚤有盛名,识量英伟,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有《安阳集》,词存五首,见《能改斋漫录》及《青箱杂记》。
全宋文·卷八三二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天圣五年擢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累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元昊反,历陕西安抚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秦凤经略安抚使、观察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同除枢密副使,时称「韩、范」。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徙郓、定、并、相等州。嘉祐元年除枢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仪国公。立英宗,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进封卫国公,再进封魏国公。英宗崩,又被顾命立神宗。固请罢相,乃以节度使兼侍中判相州,复为陕西、河北等路安抚使,判永兴军、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后极言青苗不便,请解四路安抚,还判相州。熙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著有《二府忠论》五卷、《谏垣存稿》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奏议》三十卷、《安阳集》五十卷等。事迹详神宗御制《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佚名《韩魏王家传》(《安阳集》附录),《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国语辞典》:韩琦(韩琦)  拼音:hán qí
人名。(西元1008~1075)字稚圭,宋安阳人。仁宗时,西夏反,率兵拒战,名重当时,为相十年,为朝廷所倚重,后封为魏国公,卒谥忠献。
《漢語大詞典》:富韩(富韓)
北宋 富弼 与 韩琦 的并称。宋史·韩琦传:“﹝ 韩琦 ﹞与 富弼 齐名,号称贤相,人谓之‘富韩’云。”
分類:韩琦
《漢語大詞典》:晚香
(1).指菊花。 宋 韩琦 有“且看黄花晚节香”句,故称。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林卿韵》词:“种杏仙人,看桃君子,得似篱边嗅晚香。”
(2).寺庙傍晚点燃的香。 唐 郑谷 《赠圆昉公》:“晚香延宿火,寒磬度高枝。”《西游记》第三六回:“只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点了几枝香,来佛前炉里插。”
《漢語大詞典》:韩范(韓范)
(1). 唐 韩愈 为著名古文家,卒谥“文”。 宋 范仲淹 亦以能文著称,卒谥“文正”。后世因以“韩范”并称之。 明 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太保谥襄毅杨公墓志铭》:“ 李 郭 无文, 韩 范 无武,公也兼之。”
(2). 宋 名臣 韩琦 和 范仲淹 的并称。宋史·韩琦传:“ 琦 与 范仲淹 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 宋 王十朋 《观国朝故事》诗之二:“朝廷起 韩 范 ,节制閫外师。”
《漢語大詞典》:三真
(1).三真经。 唐 陆龟蒙 《送延陵张宰》诗:“默祷三真后,高吟十字还。” 前蜀 杜光庭 《亲随司空为大王醮葛仙化词》:“九井之光灵自显,三真之肸蠁常存。”
(2).指 宋 朝的 富弼 、 韩琦 、 欧阳修 、 张康节 。真,谓名副其实。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 张康节 为御史中丞,论宰执不已……当时有三真之语,谓 富 韩 二公为真宰相, 欧公 为真内翰,而 康节 为真御史也。”
《国语辞典》:昼锦堂(昼锦堂)  拼音:zhòu jǐn táng
1.宋朝名相韩琦的故宅,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城东南隅,乃韩琦拜相后返乡重建,欧阳修曾为之作有名的〈昼锦堂记〉。
2.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两体。
3.曲牌名。为南曲入仙吕宫正曲。
《漢語大詞典》:四并堂
宋 韩琦 所建堂名。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谢康乐 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天下咏之,以为口实, 韩魏公 在北门,作 四并堂 。”参见“ 四并 ”。
分類:韩琦堂名
《漢語大詞典》:四并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后即以“四并”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同时遭逢。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已知良会得四并,更许深杯辞百爵。” 杨慎 《牧庵词》引 元 姚燧 《醉高歌》:“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塲中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几个临危自省!”
《漢語大詞典》:四人杰(四人傑)
指 宋 代 韩琦 、 范仲淹 、 富弼 、 欧阳修 。 宋 苏轼 《〈范文正公集〉叙》:“ 韩 、 范 、 富 、 欧阳 ,此四人者,人杰也。”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四人杰》:“ 韩 、 范 、 富 、 欧阳 。”
《国语辞典》:韩侂冑(韩侂冑)  拼音:hán tuō zhòu
人名。(西元1151~1207)字节夫,宋安阳人,韩琦的曾孙。宁宗时专权十馀年,官至平章军国事。专横恣肆,斥理学为伪学,使朱熹等人均获罪。后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终兵败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