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0,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豕韦氏
尚韦
裳韦
桑枢韦带
爵韦
麦克斯韦
麟韦
佛类词典
四韦
四韦陀
四韦陀院
韦天将军
韦陀
韦陀输
韦陀罗
韦陀梵志
《漢語大詞典》:豕韦氏(豕韋氏)
古部落名。 彭 姓。为 商汤 所灭。故地在今 河南省 滑县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在 商 为 豕韦氏 。” 杜预 注:“ 豕韦 ,国名,东郡 白马县 东南有 韦城 。”国语·晋语八:“自 虞 以上为 陶唐氏 ,在 夏 为 御龙氏 ,在 商 为 豕韦氏 ,在 周 为 唐杜氏 。” 韦昭 注:“ 商 谓 武丁 之后为 豕韦氏 。”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伯》:“及 殷 之衰也, 大彭氏 豕韦氏 復续其绪,所谓王道废而霸业兴者也。” 清 陈梦雷 《解介士传》:“性躁而多言,且自负其先世,以为在 豕韦氏 之上。”
《漢語大詞典》:尚韦(尚韋)
谓用熟皮作鞋面,鞝在鞋底上。尚,通“ 鞝 ”。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鹿(麄)菲(屝)草芰(屐),缩丝尚韦而已。” 马非百 注:“缩丝尚韦,用丝约束,或加之以皮。” 王利器 校注:“玉篇·革部:‘鞝,音掌,扇安皮也。’今尚云‘鞝鞋’。‘尚’即‘鞝’字。”
《骈字类编》:裳韦(裳韦)
急就篇裳韦不借为牧人注韦柔皮也裳韦以韦为裳也
《漢語大詞典》:桑枢韦带(桑樞韋帶)
庄子·让王:“ 原宪 居 鲁 ……桑以为枢。” 汉 贾山 《至言》:“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於内,成名於外。”桑枢,桑木的门轴。韦带,无饰的皮革腰带。后因以“桑枢韦带”形容贫家寒士。 南朝 梁 江淹 《狱中上建平王书》:“下官本蓬户桑枢之人,布衣韦带之士。”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某蓬庐布衣,桑枢韦带。”
《漢語大詞典》:爵韦(爵韋)
赤黑色的韦。爵,通“ 雀 ”。礼记·玉藻:“韠,君朱,大夫素,士爵韦。” 郑玄 注:“凡韠以韦为之,必象裳色,则天子玄端朱裳,大夫素裳,士玄裳、黄裳、杂裳。” 陈澔 集说:“爵韦,爵色之韦也。”
分類:赤黑黑色
《漢語大詞典》:麦克斯韦(麥克斯韋)
磁通量单位。为纪念 英国 物理学家 麦克斯韦 (JamesClerkMaxwell)而命名。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1高斯时,垂直于磁力线方向的平面上每平方厘米通过的磁通量就是1麦克斯韦。简称麦。
《漢語大詞典》:麟韦(麟韋)
鹿皮。汉书·王莽传下:“羣臣始冠麟韦之弁。”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鹿皮冠。”
分類:鹿皮
四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韦陀也。兴禅护国论序曰:「四韦之法犹以用焉。」
四韦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婆罗门四种之韦陀经也。(参见:韦陀)
【三藏法数】
(出摩登伽经并翻译名义)
梵语韦陀,华言智论,即婆罗门所作邪论也。以世间之智,造养生等书,而有四种不同,故名四韦陀典。其书不曾传至东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阿由〕,梵语阿由,华言方命,亦曰寿。谓养生缮性之书也。(缮者,治也。)
〔二、殊夜〕,梵语殊夜(无翻),谓祭祀祈祷之书也。
〔三、婆磨〕,梵语婆磨(无翻),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之书也。
〔四、阿达婆〕,梵语阿达婆(无翻),谓异能、技数、禁咒、医方之书也。
四韦陀院
【佛学大辞典】
(堂塔)天竺祇洹精舍之中,有四韦陀院,以许佛徒之研究。僧史略上曰:「祇洹寺中有四韦陀院。」
韦天将军
【佛学大辞典】
(天名)姓韦,名琨,四天王之四王下各有八将军,此南天王八将军之一也。为南山道宣律师示现,南山依之著灵威要略并律相感通传二书,律相感通传云韦将军,法苑珠林云天人韦琨,有拥护东西南三洲佛化之宿愿,古来禅录多与韦驮天混一,非也。感通传曰:「有一天人来礼敬,叙暄凉已。曰:弟子姓王名蟠,(中略)弟子是南天韦将军下之使者。将军事务极多,拥护三洲之佛法。(中略)次又一天云:姓费氏,礼敬如前。云:弟子迦叶佛时,生在初天。在韦将军下,诸天贪欲所醉,弟子以宿愿力不受天欲,清净梵行,偏敬毗尼。韦将军童真梵行,不受天欲。一王之下有八将军,四王三十二将,周四天下,往还护助诸出家人。」法苑珠林十六曰:「又有天人韦琨,亦是南天王八大将军之一臣也。四天王合有三十二将,斯人为首。生知聪慧,早离欲尘,清净梵行修童真业,面受佛嘱弘护在怀,周统三洲住持为最。」
【三藏法数】
韦,梵语具云韦驮,华言智论。灵威要略曰:天神姓韦,讳琨,即南方天王八将之一臣也。四王合三十二将,此为其首。生知聪慧,早离尘欲,清净梵行,修童真业,不受天欲;面受佛嘱,外护佛法,统护三洲,利物弘化,大济群生。故凡建伽蓝,皆设像崇敬,以彰护法之功也。(三洲者,南赡部洲、东弗于逮、西瞿耶尼也。伽蓝,梵语具云僧伽蓝,华言众园,即佛寺也。)
韦陀
【佛学大辞典】
(经名)Veda,又作围陀,毗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驮,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为四分。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毗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三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曰术,谓异能伎数,禁咒医方。」金光明最胜王经慧沼疏五曰:「四明法,即四薜陀论,旧曰韦陀,或毗伽罗论,皆讹谬也。一颜力薜陀,此云寿明,释命长短事。二耶树薜陀,此云祀明,释祀祠之事。三娑摩薜陀,此云平明,平是非事。四阿达薜陀,此云术明,释伎事。」法华文句八之三曰:「毗陀论,此云智论。」玄应音义十九曰:「毗陀,或言韦陀,皆讹也。应言鞞陀,此云分也,亦云知也。」唯识述记一末曰:「明论者,先云韦陀论,今云吠陀论。吠陀者,明也,明诸实事故。」演密钞二曰:「吠陀,此云明,即是外道四明也。」百论疏上之下曰:「四皮陀者:一荷力皮陀,明解脱法。二治受皮陀,明善道法。三三摩皮陀,明欲尘法,谓一切婚嫁欲乐之事。四阿闼皮陀,明咒术算数等法。本云皮陀,此间语讹,故云韦陀。」摩登伽经上曰:「昔者有人名为梵天,修习禅道有大知见。造一围陀,流布教化。其后有仙名曰白净,出兴于世,造四围陀:一者赞诵,二者祭祀,三者歌咏,四者禳灾。次复更有一婆罗门,名曰弗沙,其弟子众二十有五。于一围陀广分别之,即便复为二十五分。次复更有一婆罗门,名曰鹦鹉,变一围陀为十八分。次复更有一婆罗门,名为善道,其弟子众二十有一,亦变围陀为二十一分。次复更有一婆罗门,名曰鸠求,变一围陀以为二分,二变为四,四变为八,八变为十,如是展转凡千二百六十有六种。是故当知围陀经典易可变易。」案吠陀者,印欧语系中最古之文献,印度最古之圣典也。集阿利亚民族从中央高原而下至印度五河Pan^jab流域占居雪山西麓恒河流域间之赞歌,为婆罗门教根本之圣典,纪元前千年已前之记录。有三吠陀或四吠陀,利俱吠陀R!g-veda,撒买吠陀Sa%maveda,亚求罗吠陀Yajurveda是为三吠陀,加阿他罗滑吠陀Atharva-veda而为四吠陀。利俱吠陀者,乃百论疏之所谓荷力皮陀,集太古之赞美歌者,十卷,一千十七篇,有一万五百八十颂,撒买吠陀者,为三磨皮陀,于赞歌附音乐供祭式之实用者,有一千五百四十九颂。此中除七十八颂外悉为利俱吠字赞歌也。亚求罗吠陀者,相应于冶受皮陀,为集四时祭祀之祭式咒文可用之祭词者,此吠陀特有之咒文,皆散文也。此吠陀分为黑部Kr!s!n!ayajus白部S/uklayajus。黑部者,咒文与解脱不分,有四种:一、Taitiriya-sam%hita%,二、Maitra%yan!i-sam%hita%,三、Ka%t!haka-sam%hita%,四、Kapis!t!hala-ka%t!ha-sam%hita%也。白部者,咒文与解说不混,一种,即Va%jasaneyi-sam%hita%也。阿他罗滑吠陀者,为阿闼皮陀,集禳灾禁咒,日常祈念修法可用之祭歌者。二十卷,七百六十篇六千颂。
韦陀输
【佛学大辞典】
(人名)Vita%s/oka,又Vigata%s/oka,达磨阿输迦王之弟。智度论二十谓之韦驮输,阿育王经三谓之毗多输迦,阿育王传二谓之宿大哆。善见律二谓之帝须。由阿输迦之方便为七日王,遂发心者。阿育王经三言阿育王之弟毗多输迦,信外道之法,谤王供养佛僧,王告大臣言:我弟信外道之言,我当以方便使入佛法,我今入浴,脱天冠及宝衣,汝当以我衣冠为弟庄严使升王座。大臣如王言,王出见之,大怒,欲杀之,大臣谏曰:是王之弟,愿王忍辱。王曰:我忍辱七日,使彼为王,而杀之。乃七日内使恣意受五欲。一日过已,使旃陀执刀立门告曰:一日既过,馀六日在,当死。如是七日已,王问曰:汝王七日,种种伎乐,汝数数见闻耶?答曰:我都不见不闻,旃陀罗日日执刀高声唱曰:七日中,已几许日过,尔许日当死,我闻此声虽为阎浮提王得妙欲五妙,以忧深故,不见不闻。于是王为说种种生死苦法。王弟遂发心出家,證阿罗汉果。
韦陀罗
【佛学大辞典】
(天名)Veta%la,又云毗陀罗。(参见:毗陀罗)
韦陀梵志
【佛学大辞典】
(流派)以吠陀为主之梵志,即韦陀论师也。大日经疏一曰:「且如有人志求五通智道,即从大悲胎藏现韦陀梵志形,为说瞿昙仙等真言行法,行者精勤不久成此仙身,更转方便即成毗卢遮那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