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鞭稍
(1).鞭梢。钢鞭的前端。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三将军,别人不知,你可知我那水磨鞭来;我这一去遇着那 单雄信 呵,只着他鞭稍一指,头颅早粉碎也。”
(2).鞭梢。马鞭的末端。 清 张韬 《戴院长神行蓟州道》:“那夕照中,残烟里,这便是古 燕城 宫闕崔巍。忽剌剌鞭稍转移,一霎时千山万水。”
《漢語大詞典》:鞭弰
鞭梢。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状元 汪世显 ﹞ 绵州 道中题诗云:‘拥骑南来春正浓,鞭弰轻拂杏花红。’”
分類:鞭梢
《國語辭典》:鸣鞘(鳴鞘)  拼音:míng qiào
挥鞭作声。唐。李白行行游且猎篇〉诗:「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宋。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词:「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漢語大詞典》:鸣梢(鳴梢)
谓挥鞭梢作响,使人肃静。皇帝视朝、宴会等用之。 宋 苏舜钦 《览含元殿基因想昔时朝会之盛且感其兴废之故》诗:“赤案波光卷,鸣梢电尾回。”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月淡星稀, 建章宫 里千门晓。御炉烟裊,隐隐鸣梢杳。”参见“ 鸣鞭 ”。
《國語辭典》:鸣鞭(鳴鞭)  拼音:míng biān
1.挥鞭。唐。储光羲 长安道诗:「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唐。刘长卿 少年行:「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2.旧时,仪仗中使人肃静的鞭形器具,振动时能发声。《宋史。卷一四四。仪卫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三人,执仗排立,并设伞扇,鸣鞭。」《明史。卷五三。礼志七》:「又凡早朝,御华盖殿,文武官于鹿顶外东西立,鸣鞭,以次行礼讫。」也称为「静鞭」。
《國語辭典》:皮条(皮條)  拼音:pí tiáo
1.用皮革所制成的长条形带子。清。杨宾《柳边记略》卷三:「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2.媒介色情,拉拢不正当关系的牵合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二出》:「若论我做皮条,真个是无比,若是说不肯,一顿打出屎。」也称为「皮条客」。
《漢語大詞典》:鹤头纽(鶴頭紐)
鞭梢上状如鹤头的扣结。隋书·刑法志:“制鞭,生革廉成;法鞭,生革去廉;常鞭,熟靼不去廉。皆作鹤头纽,长一尺一寸。梢长二尺七寸,广三分,靶长二尺五寸。”
分類:鞭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