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冰鞋  拼音:bīng xié
溜冰所穿的鞋子。分为下附有四轮及附有形状如刀的钢条两种。如:「她拎著一双冰鞋,要到溜冰场溜冰。」
《國語辭典》:钉鞋(釘鞋)  拼音:dīng xié
鞋底钉有钉子的鞋,有两种:一当雨鞋用,冬天路上有冰雪时,踏泥泞而不致滑跌;一在运动时用,赛跑时鞋钉插进跑道,以增加跑步冲力。也作「丁鞋」、「钉靴」。
《國語辭典》:铺持(鋪持)  拼音:pū chí
铺衬鞋底的布垫。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剪了靴檐,染了鞋面,做铺持。」也称为「铺迟」、「铺尺」、「铺衬」。
《漢語大詞典》:掌鞋
谓用皮、车胎等钉补鞋底。 李洪伟 《掌鞋》:“那是八年前,一群 浙江 农民成帮结伙地来到俺们 密山县 双胜乡 ,走街串巷掌鞋。”
分類:鞋底
《漢語大詞典》:鞋底板
布鞋底的原坯。又称鞋底子。 沙汀 《风浪》:“﹝ 申大嫂 ﹞接着摸出鞋底板来,只管纳她的鞋底去了。”
《漢語大詞典》:鞋掌
钉或缝在鞋底前后的补钉。 清 蒲松龄 《增补幸云曲》第十四回:“那鞋掌子印着那澁道上边嗤的一声,抓下来了半边,走一步刮打一声。” 王隐菊 等《旧都三百六十行·皮匠》:“缝鞋的,俗称皮匠,以修旧鞋为主。所做之活,除缝绽外,还有钉前后鞋掌,钉偏掌,打虎皮头等。”
分類:鞋底前后
《国语辞典》:他拉他拉  拼音:tā lā tā lā
拟声词。形容走路时鞋底擦到地面的声音。《三侠五义》第三三回:「金生道:『颜兄,吾也不闹虚了,咱们京中再见,吾要先走了。』他拉他拉,竟自出店去了。」
《国语辞典》:直排溜冰鞋  拼音:zhí pái liū bīng xié
一种改良式的滑轮溜冰鞋,鞋底下只有中间一排滑输。比较旧有的双排滑轮鞋,此种型式的轮刀鞋,滑行时行动更方便、速度也更快。也称为「直排轮刀鞋」。
《国语辞典》:底样儿(底样儿)  拼音:dǐ yàng ér
鞋底的痕迹。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
《国语辞典》:皮掌儿(皮掌儿)  拼音:pí zhǎng ér
鞋底前后所补的皮。如:「这皮掌儿的质料很好。」
分类:鞋底前后
《國語辭典》:隔帛儿(隔帛兒)  拼音:gé bó ér
把碎破布黏糊多层,做为鞋垫之用,称为「隔帛儿」。《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邻家好低声问:『觅与奴糊隔帛儿?』」
《漢語大詞典》:大铲鞋(大鏟鞋)
一种山区农民穿的布鞋,鞋底鞋帮都纳得很细致厚实,方头微翘,上有两条前开后合的鞋梁,略象铲形。 张秋桥 《来自波兰的战友》:“他脱掉皮鞋,换上 山东 特有的大铲鞋。”
《漢語大詞典》:底掌
钉或缝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或橡胶。
《漢語大詞典》:千层底(千層底)
用许多层布重迭起来衲成的鞋底。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五场:“青布帮千层底,又用白布把里蒙。” 童边 《新来的小石柱》第一章:“脚踏一双千层底的纳帮大头布鞋。”
《漢語大詞典》:纳鞋(納鞋)
亦称“ 纳鞋底 ”。 用线缝制鞋底。纳,通“ 衲 ”。《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 蕙莲 道:‘我不得闲,与娘纳鞋哩。’”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女人们就坐在远点的地方纳鞋底,或者就只抱着她们的孩子。”
分類:鞋底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