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鞋套
一种形似鞋靿,覆盖在鞋子或靴子上面的套子,用于防护或保温。 安柯钦夫 《在冬天的牧场上》:“从她翻毛的‘达哈’下面露出油亮的牛皮马靴,外面是翻毛的山羊皮鞋套。”
《国语辞典》:进履之谦(进履之谦)  拼音:jìn lǚ zhī qiān
汉代张良年少时为老者拾起鞋子,并为他穿上,充分表现敬老谦让的故事。见《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幼学琼林。卷一。武职类》:「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
《国语辞典》:单脚鞋银行(单脚鞋银行)  拼音:dān jiǎo xié yín háng
一种提供肢体障碍人士交换鞋子的服务组织。国内由制鞋工会与郑丰喜文教基金会支持设立。服务的方式是对单肢、大小脚等人士购鞋时,可将不适或不需的一只鞋透过组织交换适合的鞋子。
《国语辞典》:贵冠履,忘头足(贵冠履,忘头足)  拼音:guì guàn lǚ,wàng tóu zú
重视帽子、鞋子而忽略头和脚。比喻轻本重末、本末倒置。语本《淮南子。泰族》:「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
《国语辞典》:屣履造门(屣履造门)  拼音:xǐ lǚ zào mén
鞋子还来不及穿好就登门拜访。形容急于晋见或会见某人。《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国语辞典》:绣衣朱履(绣衣朱履)  拼音:xiù yī zhū lǚ
绣花的衣服,红色的鞋子。形容穿著华丽。或借指穿著华丽的人。《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余大先生抬头看尊经阁上绣衣朱履,觥筹交错。」
《国语辞典》:昭王坠屦(昭王坠屦)  拼音:zhāo wáng zhuì jù
楚昭王在战败出走时,丢失一只鞋子,仍折返将之寻回。见汉。贾谊《新书。卷七。谕诚》。后比喻不忘故旧。
《国语辞典》:织席编屦(织席编屦)  拼音:zhī xí biān jù
编织草席、鞋子。形容工作粗贱,地位卑下。《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汝乃织席编屦之夫,今辄占据大郡,与诸侯同列;吾正欲伐汝,汝却反欲图我!深为可恨!」
《国语辞典》:正冠纳履(正冠纳履)  拼音:zhèng guān nà lǚ
在李树下不要整帽子,处瓜田里不要穿鞋子,可以避免偷李偷瓜的嫌疑。语本《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七。无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履之嫌,终始不蹈。」
《国语辞典》:抱脚儿(抱脚儿)  拼音:bào jiǎo ér
北平方言。形容鞋子的大小、尺寸正好合脚。
《国语辞典》:鞋类(鞋类)  拼音:xié lèi
鞋子的种类。如:「随著生活水准的日渐提升,市面上的鞋类也愈来愈多了。」
分类:鞋子种类
《国语辞典》:虎头鞋(虎头鞋)  拼音:hǔ tóu xié
一种鞋头做成虎头形状的鞋子,多为小孩穿著。
《国语辞典》:女鞋  拼音:nǚ xié
女性所穿著的鞋子。如:「女鞋花色繁多,搭配时装穿著,更能衬托出个人风格。」
《国语辞典》:敝屣自珍  拼音:bì xǐ zì zhēn
对自己穿的破鞋子感到珍贵。比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值钱,却视为珍贵的宝物。如:「那个旧盒子虽有破损,但敝屣自珍,她还是舍不得丢掉。」
《国语辞典》:伯喈倒屣  拼音:bó jiē dào xǐ
汉蔡伯喈因迎接王粲,来不及穿上鞋子,就倒拖著鞋出门迎接。典出《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后藉以形容对贤才或贵宾的热情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