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62,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缸面
佛面
地面
墙面
回面
冷面
月面
面妆
面发
海面
斛面
面皱
障面
刺面
九面
《漢語大詞典》:缸面
新酿成的酒。 唐 何延之 《兰亭始末记》:“﹝ 辩才 ﹞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茶果等。 江 东云缸面,犹 河 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 清 钱谦益 《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诗:“缾眉聊可谢世人,缸面祇应饮好友。”
分類:新酿酿成
《漢語大詞典》:佛面
(1).指佛像面部。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冥祥记》:“ 唐 贞观 二十年,征 龟兹 。有 薛孤训 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 龟兹 后,乃於精舍剥佛面金。”《水浒传》第八三回:“那军校道:‘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尅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涌幢小品:谚云:‘佛面上刮金’,陋之也。”
(2).佛的面子,佛的情面。 元 宋元怀 《拊掌录》:“ 赵閲道 罢政閒居,每见僧,接之甚恭。一日士人以书贄见,公读之终卷,正色谓士人曰:‘朝廷有学校,有科举,何不勉以卒业?’……后再往,门下人不为通。士人谓閽者曰:‘参政便直得如此敬重和尚?’閽者曰:‘寻常来见诸僧,亦只是平平人,但相公道是重他袈裟。’士人笑曰:‘我这领白襴直是不直钱财?’閽者曰:‘也半看佛面。’士人曰:‘更那輟不得些少来看 孔夫子 面。’人传以为笑。”《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 王公公 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國語辭典》:地面  拼音:dì miàn
1.土地的表面。《元史。卷四八。天文志一》:「其制以铜为之,平设单环,刻周天度,画十二辰位,以准地面。」
2.泛称土地。《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曹操吞并疆土,今欲犯王子地面,万乞救援,同力克复,以保北方。」
3.地区、地方。《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行到西河县管下地面孟石村,遇见日晚。」《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当是谁!原来是少卿!你怎么走到这荒江地面来?」
4.地板。如:「现在盖房子大多使用地砖,几乎看不到水泥磨石子地面了。」
《國語辭典》:墙面(牆面)  拼音:qiáng miàn
1.墙的表面。如:「他的房子里,墙面上均挂满了自己的作品。」
2.面对墙壁,无物可见。比喻不学无术。《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旧唐书。卷七十七。阎立德传》:「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颇及侪流。」
《漢語大詞典》:回面(迴面)
(1).转过脸。南史·武陵王昭晔传:“上回面不答。” 唐 张籍 《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 宋 张先 《蝶恋花》词:“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儘远犹回面。”
(2).转变脸色,谓改变态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公曰:‘若然,即败亦何与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
(3).指归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 李周翰 注:“回面内向,谓顺服於君。”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然后旃裘之长,顿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
(4).指反叛。北史·裴叔业传:“若不尔,回面向北,不失 河南公 。” 明 何景明 《上作篇》:“虽有昏乱之世,而无失身之士;虽有污降之时,而无回面之臣。”
(5).俗谓新婚夫妇回女家的礼节。《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观 皇叔 数日,累次説:‘ 皇叔 累代帝皇之孙, 皇叔 岂不知礼?我家母亲年迈,兼家兄专等 皇叔 回面。’”
(1).转脸。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新妇﹞得婆语迴面拜夫。”
(2).改向。喻归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权 终不听”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君宣导休风,怀保边远,远人迴面,莫不影附,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國語辭典》:冷面  拼音:lěng miàn
1.面色不红润。如:「你看起来脸色苍白,冷面无血色,去看个医生吧!」宋。苏轼〈岐亭〉诗:「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
2.面无表情。如:「多年的朋友,难得见面,又何须如此冷面无情。」《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他日又赔茶赔酒,老娘支持得怕了,索性做个冷面,莫惯他罢。」
3.态度严峻、铁面无私。如:「他审理案件法度严明,十足是位冷面法官。」《明史。卷一六一。列传。周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國語辭典》:冷面(冷麵)  拼音:lěng miàn
大陆地区指凉面。
《國語辭典》:月面  拼音:yuè miàn
1.新月形的物体或物体外层弧度似新月的表面。
2.形容圆形而丰满的脸。明。宋濂〈思春辞〉:「歌扇但疑遮月面,舞衫犹记倚云筝。」
3.月球表面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面妆(面妝)
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 唐 杜甫 《负薪行》:“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漢語大詞典》:面发(面發)
谓当面陈词。 唐 司空图 《上谯公书》:“此皆相公夙自贮於沉实,而小子虽吃悸,不能面发,愿激扬於片词耳。”
《國語辭典》:海面  拼音:hǎi miàn
海水的表层。如:「夜幕笼罩下,海面上的三、五渔舟不知归向何方?」
《漢語大詞典》:斛面
官吏收赋粮时的一种额外聚敛。 宋 叶适 《彭子复墓志铭》:“输租得自概量,无斛面,吏之一切聚歛,略皆不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每乡创官庄一所,每租一石,明减二斗,不许多收斛面。”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元年:“州县无以供,则豪夺於民,於是取之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而民困极矣。”
《分类字锦》:面皱(面皱)
黄庭坚 面皱鬓欲疏。
分类:
《漢語大詞典》:障面
折扇的别称。古人常用以遮蔽面孔,故称。 清 钮琇 觚賸·泥无身:“吾邑 盛泽 卜孟硕 ,名 舜 ……常於暑月,首挽高髻,身衣大红苧布袍,跣足行歌市中。所用障面,长三四尺,而袖小,盖仅方广数寸。见者皆指为狂。”
《漢語大詞典》:刺面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德光 每获 晋 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宋史·刑法志三:“刺面之法,专刺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於罪,皆得全其面目。”《元典章·刑部七·诸奸》:“今后姦夫姦妇初犯,依在先体例断放,若是再犯,刺面配役。” 清 魏源 《军储篇一》:“窃谓禁烟欲申大辟之法,宜先行刺面之法。刺面之法,载在《大清律》,以防窃盗之再犯,所谓耻辱之刑,又所以待怙终之刑也。”
(2). 宋 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宋 司马光 《义勇第二札子》:“暨刺面之后,兵员教头,利其家富,百端诛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刺军:“ 宋 健儿刺面,以防逃逸。”
《骈字类编》:九面(九面)
水经注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