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非想非非想处
非想非非想处天
四空
非非想
想入非非
非非想处
非想非非想天
非想非非想处
非想非非想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天定
非想非非想次第定
非非想处地
词典
非非想非想非非想处
非想非非想处天
分类词汇
非非四空
非非想
想入非非
佛类词典
非非想天非非想处
非想非非想天
非想非非想处
非想非非想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天定
非想非非想次第定
非非想处地
《漢語大詞典》: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處)
佛教谓无色界第四天的禅定。诸天之最胜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定。《楞严经》卷九:“识性不动,以灭穷研;於无尽中,发实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法苑珠林》卷九九引《新婆娑论》曰:“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参见“ 非想非非想处天 ”。
《國語辭典》:非非 拼音:fēi fēi
1.指责错误。《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智,非是是非谓之愚。」
2.思想逾越常理。如:「想入非非」、「非非之想」。
2.思想逾越常理。如:「想入非非」、「非非之想」。
非非想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非想非非想天之略。心地观经五曰:「三界之顶非非想天,八万劫尽退生下地。」
【佛学常见辞汇】
非想非非想天的简称。
(界名)非想非非想天之略。心地观经五曰:「三界之顶非非想天,八万劫尽退生下地。」
【佛学常见辞汇】
非想非非想天的简称。
非非想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非想非非想处之略名。
【佛学常见辞汇】
非想非非想处的简称。
(术语)非想非非想处之略名。
【佛学常见辞汇】
非想非非想处的简称。
非想非非想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旧曰非有想非无想。无色界有四天,此为其中之第四天,三界之最顶也,因而亦曰有顶天。非想非非想者就此天之禅定而名之。此天之定心。至极静妙,无如下地之粗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故曰非非想。俱舍颂疏世间品三曰:「非想非非想天,谓此定体非前七地粗想,名为非想。若想全无便同痴闇,有细想故,名非非想。」在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东方之四个楼阁其一即此天也。密教之意,色心二法,非一非异,故于显教称为无色之处,还画色法之楼阁,以显密意。楼阁为二层,下层有化佛。
【佛学常见辞汇】
无色界共有四天,此天即是无色界的第四层天,也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此天的禅定,无如下地的粗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故又曰非非想。
(界名)旧曰非有想非无想。无色界有四天,此为其中之第四天,三界之最顶也,因而亦曰有顶天。非想非非想者就此天之禅定而名之。此天之定心。至极静妙,无如下地之粗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故曰非非想。俱舍颂疏世间品三曰:「非想非非想天,谓此定体非前七地粗想,名为非想。若想全无便同痴闇,有细想故,名非非想。」在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东方之四个楼阁其一即此天也。密教之意,色心二法,非一非异,故于显教称为无色之处,还画色法之楼阁,以显密意。楼阁为二层,下层有化佛。
【佛学常见辞汇】
无色界共有四天,此天即是无色界的第四层天,也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此天的禅定,无如下地的粗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故又曰非非想。
非想非非想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可享有非想非非想天之禅定也。与非有想非无想同。楞严经曰:「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实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按非想非非想处,为无色界第四天,诸天之最胜者也。非想,言非有想。非非想,言亦非有此非想也。即经所云如存不存若尽非尽者是。
(术语)可享有非想非非想天之禅定也。与非有想非无想同。楞严经曰:「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实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按非想非非想处,为无色界第四天,诸天之最胜者也。非想,言非有想。非非想,言亦非有此非想也。即经所云如存不存若尽非尽者是。
非想非非想处定
【佛学常见辞汇】
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
【佛学次第统编】
行人得无所有定已,深诃责无所有处过罪,即舍无所有处,观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一心专精,加功不已,其心任运,住在缘中。于后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净,如涅槃相。是定微妙,三界中极,如步屈虫,行至树表,更无可进。證此不失,命后必生非非想处,仍有细微四阴也。
非想非非想处定(业之区分)
┌ ┌非想非非想处
│ │无所有处
│(四无色定)┤识处
│ └空处
│ ┌舍
│ │喜
│(四无量心)┤悲
│ └慈
│ ┌四禅
┌不动业┐│ │三禅
│ ││(四禅)──┤二禅
爱见┤福业 ├┤ └一禅
│ ││(味禅)
└罪业 ┘│(邪定)
│ ┌上品
│(十善)──┤中品
│ └下品
│(五戒)
│(行施)
│(戒取)
│ ┌下品
│(十恶)──┤中品
│ └上品
└(五逆)
(十二门禅之进序)
非想非非想处定←无所有处定←识处定←空处定←─四禅←三禅←二禅←初禅
舍心┐┌←─┘ │ │ │
喜心││←────┘ │ │
├┤ │ │
悲心││←───────┘ │
慈心┘└←───────────┘
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
【佛学次第统编】
行人得无所有定已,深诃责无所有处过罪,即舍无所有处,观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一心专精,加功不已,其心任运,住在缘中。于后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净,如涅槃相。是定微妙,三界中极,如步屈虫,行至树表,更无可进。證此不失,命后必生非非想处,仍有细微四阴也。
非想非非想处定(业之区分)
┌ ┌非想非非想处
│ │无所有处
│(四无色定)┤识处
│ └空处
│ ┌舍
│ │喜
│(四无量心)┤悲
│ └慈
│ ┌四禅
┌不动业┐│ │三禅
│ ││(四禅)──┤二禅
爱见┤福业 ├┤ └一禅
│ ││(味禅)
└罪业 ┘│(邪定)
│ ┌上品
│(十善)──┤中品
│ └下品
│(五戒)
│(行施)
│(戒取)
│ ┌下品
│(十恶)──┤中品
│ └上品
└(五逆)
(十二门禅之进序)
非想非非想处定←无所有处定←识处定←空处定←─四禅←三禅←二禅←初禅
舍心┐┌←─┘ │ │ │
喜心││←────┘ │ │
├┤ │ │
悲心││←───────┘ │
慈心┘└←───────────┘
非想非非想处天定
【三藏法数】
谓前识处是有想;无所有处是无想。至此则舍前有想,名非想;舍前无想,名非非想。盖此天既得无所有处天定已,又知此处如痴如醉、如眠如暗,以无明覆蔽,无所觉了,无可爱乐。于是一心专精,即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则无所有处定便自谢灭,加功不已,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清净无为,三界定相无有过者,是名非想非非想处天定。(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谓前识处是有想;无所有处是无想。至此则舍前有想,名非想;舍前无想,名非非想。盖此天既得无所有处天定已,又知此处如痴如醉、如眠如暗,以无明覆蔽,无所觉了,无可爱乐。于是一心专精,即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则无所有处定便自谢灭,加功不已,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清净无为,三界定相无有过者,是名非想非非想处天定。(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非想非非想次第定
【三藏法数】
非想者,非识处之有想也,非非想者,非无所有处之无想也。谓人修禅定,既得无所有处定已,深知无想处如痴,有想处如痈如疮,即舍无所有处,缘念非有想非无想之法。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如痴者,譬无心想也;如痈如疮者,有痛即觉,譬有心想也。)
非想者,非识处之有想也,非非想者,非无所有处之无想也。谓人修禅定,既得无所有处定已,深知无想处如痴,有想处如痈如疮,即舍无所有处,缘念非有想非无想之法。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如痴者,譬无心想也;如痈如疮者,有痛即觉,譬有心想也。)
非非想处地
【三藏法数】
非非想处地者,非前识处之有想,非无所有处之无想,即无色界第四天也。谓此天厌无所有处如痴,故舍之,而入非非想处定。住于此定,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清净无为也。
非非想处地者,非前识处之有想,非无所有处之无想,即无色界第四天也。谓此天厌无所有处如痴,故舍之,而入非非想处定。住于此定,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清净无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