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293 【介绍】: 元保定容城人,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号静修。学宗程朱,而兼采陆九渊之说。家居教授,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学行荐于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辞归。有《静修文集》。
元诗选
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将生之夕。其父梦神人以马载一儿至其家,曰:「善养之,」故名之曰骃,字梦骥,后乃改今名字焉。天资绝人,日记千百言,六岁能诗。长而深究于周、程、朱、吕之学,杜门深居,不为苟合,公卿使者过之,避不与相见,人或以为傲,弗恤也。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尝游郎山雷溪间,号雷溪真隐。(又号樵庵。)至元十九年,徵拜右赞善大夫,以母疾请归。二十八年,召为集贤学士,固辞不起。越二年卒,年四十有五。延祐中,追赠翰林学士,容城郡公,谥文靖。当世庙初,姚文献公枢、许文正公衡、杨文献公果、商文定公挺辈布列台省,号称盛治。既而诸公相继告老,中朝贤士大夫多属意于静修,丞相不忽木尤力荐之,卒未竟其用。许文正公之应召也,道过静修,静修谓之曰:「公一聘而起,毋乃太速乎?」文正曰:「不如此,则道不行。」及静修不就集贤之命,人或问之,乃曰:「不如此,则道不尊。」世祖闻之,叹曰:「古有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所著有《四书精要》三十卷,诗五卷,名《丁亥集》,手所选定,尝自讽咏,取他文焚之。今所传文集十馀卷,又续集、遗诗、拾遗共若干卷,皆刊行于世。其论诗曰:「魏、晋而降,诗学日盛,曹、刘、陶、谢其至者也。隋、唐而降,诗学日变,变而得正,李、杜、韩其至者也。周、宋而降,诗学日弱,弱而后强,欧、苏、黄其至者也。」静修诗才超卓,多豪迈不羁之气。流派师承,于斯言见之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叔通(1475年—?年),字静修,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治《书经》,弘治八年(1495年)由国子生中式乙卯科浙江乡试第二名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历官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升湖广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嘉靖二年(1523年)十月升陕西右参政,七年(1528年)九月升山西右布政使,八年十一月丁母忧。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清道人,字时卿、时甫,号静修斋。
《國語辭典》:规院(規院)  拼音:guī yuàn
规戒清修的地方,即禅院。唐。王湾 奉和贺监林月清酌诗:「净林新霁入,规院小凉通。」
分類:静修修之
《国语辞典》:面壁功深  拼音:miàn bì gōng shēn
和尚面壁静修,使道行高深。后比喻人因长期钻研,而造诣精深。
《漢語大詞典》:阿那波那
梵语译音。意译为数息观。佛教静修之法,数鼻息的出入,使心境恬静宁一。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但契经不云乎?阿那波那,三世一切佛入道初门,此门彻下彻上,不局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