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3,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天震
震竦
震裂
震维
震服
震耸
震击
震中
惊震
震畏
居震
震恸
震怛
震厉
惧震
《骈字类编》:天震
春秋己卯晦震夷伯之庙公羊传震之者何疏欲言天震文不言天欲言地震又无地称故执不知问动道德指归论天地并生变化无穷方战之日地为之 天为之震天降变怪地出风盲鬼神并见为敌起殃祐我将相助我万民怒我士卒以至群生璿江淹为建平王庆少帝登祚章伏承肇嗣天震云飞 极戎夏归服民灵以戴
《漢語大詞典》:震竦
震惊,惊惧。后汉书·郅寿传:“三辅素闻 寿 在 冀州 ,皆怀震竦。”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其餘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蒞皆震竦。” 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那 王敦 呵……拥兵 石头 ,鸞舆震竦,寝园骚动。”
分類:震惊惊惧
《高级汉语词典》:震裂
物体因受震动而裂开
《漢語大詞典》:震维(震維)
震,指东方。维,地维,指地。震维,东方之地。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华亭 冠冕, 穀水 絃歌。震维徙族, 燕 垂从官,塞入 飞狐 ,关连鸣 雁 。” 唐 韦元旦 《早朝》诗:“震维芳月季,宸极众星尊。”参见“ 震方 ”。
分類:东方地维
《漢語大詞典》:震方
(1).东方。《梁书·武帝纪下》:“前代因袭,有乖礼制,可於震方,简求沃野。” 唐 刘禹锡 《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诗:“震方天籟动,寅位帝车回。”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此处安葬,按那龙脉,正自震方而来,定主宗祧延绵。”
(2).地震方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禨祥·圣主徵应:“内灵臺奏 泰山 震方,此青宫不安之象。”
《國語辭典》:震服  拼音:zhèn fú
畏惧其威望而屈服。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榆中以西,望风震服。」《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于是军民震服。」
《漢語大詞典》:震耸(震聳)
(1).惶悚,诚惶诚恐。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如有违戾,惩治大吏一人,自然震耸用命。”
(2).惊异并敬重。 严复 《〈法意〉按语》一一四:“吾每覩古代之鉅功,未尝不震耸流连。”
(3).惊动,动乱。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十:“遇边鄙震耸,则骤加进擢;及后晏静,则置而不用。”
《漢語大詞典》:震击(震擊)
震动击打。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音波愈长,在某时内震击耳鼓的波动数愈少。”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 姚雪垠 《长夜》二:“‘你们是干啥子的?’一个跑在最前的麻脸土匪喘着气问,声音像擂鼓一样的震击着人的耳膜。”
分類:震动击打
《國語辭典》:震中  拼音:zhèn zhōng
大陆地区用词,即台湾地区所称的「震央」,系指地震发生处垂直投影到地表的位置。
《漢語大詞典》:惊震(驚震)
震惊。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讹言传相惊震,女童入殿,咸莫觉知。”
分類:震惊
《漢語大詞典》:震畏
惊惧或使惊惧。后汉书·明帝纪:“夙夜震畏,不敢荒寧。”新唐书·韦见素传:“绳纠吏治,所至震畏。”
分類:惊惧
《漢語大詞典》:居震
谓居太子之位。语本易·说卦:“震为雷……为长子。”《旧唐书·于志宁传》:“ 周诵 升储,见匡 毛 毕 ; 汉盈 居震,取资 黄綺 。”
分類:太子
《漢語大詞典》:震恸(震慟)
震惊悲痛。 黄中黄 《〈沈荩〉序》:“ 沈藎 之杖死于 宛平 也,余在狱震慟。”
分類:震惊悲痛
《漢語大詞典》:震怛
使惊惧。 宋 苏洵 《吴道子画五星赞》:“荧惑惟南,左弓右刀……震怛下士,莫敢有骄。”
分類:惊惧
《漢語大詞典》:震厉(震厲)
(1).雷声。雷声猛烈,故称。魏书·崔光韶传:“ 光韶 性严,声韵抗烈,与人平谈,常若震厉。”
(2).形容声响猛厉。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此日足可惜:“其语鏗鏘震厉,全仿 韩 体。”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至二更将尽,闻楼上有声,始而窸窣,继而震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轮声震厉,再往下也听不清楚了。”
(3).威猛严厉。明史·于谦传:“ 谦 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4).整肃;整治使严肃。宋史·邵必传:“ 必 居官震厉风采,始至郡,唯一赴宴席;行部,但一受酒食之餽。”
(5).巨大的灾祸。 清 陈梦雷 《抒哀赋》:“震厉已及余躬兮,犹惘惘其如疑。”
《漢語大詞典》:惧震(懼震)
惊恐。汉书·陈汤传:“斩 郅支 之首,县旌万里之外……万吏慴伏,莫不惧震。”
分類:惧震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