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集贤(集賢)
(1).聚集贤人。 唐 张九龄 《集贤殿书院奉敕送学士张说上赐燕序》:“ 集贤殿 者,本 集仙殿 也……遂改‘仙’为‘贤’,去华务实。且有后命,增其学秩。是以集贤之庭,更为论思之室矣。”
(2).集贤殿书院的省称。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城 字 亢宗 ……好学,贫不能得书,乃求入集贤为书写吏,窃官书读之。”
《漢語大詞典》:馆殿(館殿)
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和 集贤殿 、 右文殿 的统称。 唐 钱珝 《授户部巡官秘书省校书郎杨玢武功县尉充集贤校理制》:“士子由科而进,得为馆殿吏者,俯拾华资,如拾地芥。”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 唐 兴之时,特开馆殿,以待贤俊,得学士十八人,声满天下。”
《漢語大詞典》:殿撰
宋 代集英殿修撰、集贤殿修撰(后改为右文殿修撰)的省称。 陆游 诗有《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因 辛弃疾 曾任右文殿修撰及集英殿修撰,故称。后 元 代 张起岩 以进士第一名特授集贤院修撰, 明 清 沿其制,“殿撰”遂成为状元的通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然自后北闈试事,不復令新殿撰(前一科状元)持衡,遂改三百餘年之旧制矣。”参阅宋史·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仙院
指 唐 代的 集贤殿 书院。 唐 开元 十三年,改 集仙殿 为 集贤殿 书院,故有“仙院”之称。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诗:“仙院文房隔旧宫,当时盛事尽成空。”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國語辭典》:集贤殿(集賢殿)  拼音:jí xián diàn
唐代设立的文学三馆之一,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等事的官署。原名「集仙殿」,至唐玄宗开元中改称为「集贤殿」。以五品以上为学士,宰相知院事。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旧唐书。卷一○六。列传。李林甫》:「即日林甫代九龄为中书、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漢語大詞典》:集仙殿
唐 宫殿名。 开元 十三年改名 集贤殿 。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二:“ 李 杜 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 集仙殿 与 金鑾殿 ,可是苍蝇惑曙鷄。”参见“ 集贤殿 ”。
《國語辭典》:集贤殿(集賢殿)  拼音:jí xián diàn
唐代设立的文学三馆之一,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等事的官署。原名「集仙殿」,至唐玄宗开元中改称为「集贤殿」。以五品以上为学士,宰相知院事。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旧唐书。卷一○六。列传。李林甫》:「即日林甫代九龄为中书、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漢語大詞典》:侍读学士(侍讀學士)
(1).官名。 唐 始设,初属 集贤殿 书院,职在刊缉经籍。后为翰林院学士之一,职在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宋 乐史 《广卓异记·柳公权》:“ 开成 五年,加散骑常侍出,凡三入翰林,为侍读学士。” 清 戴震 《范忠贞传》:“中 顺治 壬辰进士,由翰林院编修擢秘书院侍读学士,迁国史院学士。”《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 沈中堂 一看这告奋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侍读学士旗人 绅灵 ,号叫 绅筱庵 的便是。”
(2). 清 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漢語大詞典》:侍讲学士(侍講學士)
官名。 唐 始设,初属 集贤殿 书院,职司撰集文章、校理经籍。 宋 时由他官之有文学者兼任,如 邢昺 以国子祭酒为侍讲学士。属翰林学士院。 元 明 清 翰林院均置此职,讲论文史,甚为清显。
《漢語大詞典》:丽正修书院(麗正脩書院)
亦作“ 丽正书院 ”。又称集贤殿书院。 唐 始置,为中央掌管刊辑、校理经籍,搜罗遗逸图书,承旨撰集文章的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开元 ﹞六年,乾元院更号丽正脩书院……十二年, 东都 明福门 外亦置丽正书院。十三年,改丽正脩书院为集贤殿书院。” 宋 戴埴 鼠璞卷上:“今行在内南门名曰 丽正 。本取重离丽正之义。然丽正乃 唐 集贤院名, 张説 谓丽正乃礼乐之司。丽正书院, 开元 五年建,十三年改为集贤院。”亦省称“ 丽正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崇儒重德,亲自讲论,刊校图书,详延学者,今之丽正,即是圣主礼乐之司。”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文享媚香无忝:“ 张説 擕丽正文章謁友生时,正行宫中,媚香号化楼臺,友生焚以待 説 。”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惟丽正图书之府,盛 开元 礼乐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