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辩富(辯富)
雄辩。南史·谢弘微传:“ 瞻 等才辞辩富, 弘微 每以约言服之。”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赡辨(贍辨)
犹雄辩。辨,通“ 辩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仲甫 才勇有文,顷从事於 郭崇 ,教其射法,后 崇 反师之,赡辨宏博,纵横可用。”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靡辩(靡辯)
犹雄辩。韩非子·存韩:“臣视 非 之言文,其淫説靡辩,才甚。”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辨才
(1).佛教语。谓善于宣讲佛法之才。辨,通“ 辩 ”。《华严经·十行品》:“超出世间大论师,辨才第一狮子吼。”
(2).善于言谈或辩论之才,雄辩之才。辨,通“ 辩 ”。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 桑 别驾 民懌 ,狂士也,少有辨才。”
《漢語大詞典》:博辩(博辯)
亦作“ 博辨 ”。 从多方面论说;雄辩。韩非子·说难:“径省其説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 梁启雄 解:“多,指博辩之辞众多。‘交’字当从 顾 説作‘史’……这是説:如果説者琐碎地作广博的辩説,君主就认为是话多,因而把説者的话看成是废话。” 汉 徐干 中论·虚道:“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兄雄俊之文,博辩之才,迈往之气,无一人不知之。”
《漢語大詞典》:俊辩(俊辯)
亦作“ 俊辨 ”。 雄辩,辩才杰出。晋书·羊祜传:“从甥 王衍 尝诣祜陈事,辞甚俊辩。”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新安王 伯固 ﹞形状眇小,而俊辩善言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张九龄 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时人服其俊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东坡 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説竖説,惟意所到,俊辨痛快,无復滞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雪崖 天性爽朗,胸中落落无宿物;与朋友谐戏,每俊辩横生。”
《國語辭典》:驰辩(馳辯)  拼音:chí biàn
逞其口才巧辩。《文选。班固。答宾戏》:「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
分類:纵横雄辩
《漢語大詞典》:逞辩(逞辯)
亦作“ 逞辨 ”。 犹雄辩。辩,通“ 辨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柬之 者,轻纵逞辨,坐则谈兵。”《水浒传》第十六回:“你好不知痛痒,只顾逞辩!”一本作“ 逞办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潏水集:“於架上得此集,披閲再三,叹其学有本原,非蹈空逞辩者可比。”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健舌
雄健之舌。借指雄辩的口才。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世俗饰伪行诈,为民巫祝,以取釐谢,坚頟健舌,或以成业致富。”
《漢語大詞典》:辩察(辯察)
(1).雄辩而详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辩察於辞,清洁於货,习人情, 夷吾 不如 弦商 。”
(2).辩者与察士。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察辩并不限于一家,儒、墨、道、法都在从事名实的调整与辩察的争斗。”
分類:雄辩详审
《漢語大詞典》:铜唇铁舌(銅唇鐵舌)
比喻雄辩的口才。《水浒传》第三三回:“不得贤弟自来力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辩不得。”
分類:雄辩口才
《国语辞典》:安东尼(安东尼)  拼音:ān dōng ní
Mark Antony
人名。(西元前83~前30)罗马政治家、雄辩家。西元前四十三年,与屋大维、雷比达组织三头政治,治希腊以东之地。后被埃及女王克利奥佩特拉所迷惑,与屋大维战,兵败自杀。
《国语辞典》:辩知闳达(辩知闳达)  拼音:biàn zhī hóng dá
雄辩、机智、博学、通达的贤材。《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是时朝廷多贤材,上复问朔:『方今公孙丞相、儿大夫、董仲舒、夏侯始昌、司马相如、吾丘寿王、主父偃、朱买臣、严助、汲黯、胶仓、终军、严安、徐乐、司马迁之伦,皆辩知闳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
《國語辭典》:辩赡(辯贍)  拼音:biàn shàn
言辞明辩而理由充足。《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宋书。卷五九。列传。张畅》:「孝伯言辞辩赡,亦北土之美也。」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辩动(辯動)
以雄辩的口才折服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太子 晋 八龄而言服, 师旷 、 甘罗 十二而辩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