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山川满目泪沾衣
 
汾水雁飞
 
满目山川
 
空有年年雁

相关人物
李峤


《本事诗·事感》
天宝末,玄宗尝乘月登勤政楼,命梨园弟子歌数阕。有唱李峤诗者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秖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时上春秋已高,问是谁诗,或对曰李峤,因凄然泣下,不终曲而起,曰:「李峤真才子也。」又明年,幸蜀,登白卫岭,览眺久之,又歌是词,复言李峤真才子,不胜感叹。时高力士在侧,亦挥涕久之。
典故
银海雁飞

相关人物
秦始皇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馀丈,周回五里有馀;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例句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杜甫 骊山

《骈字类编》:雁飞(雁飞)
隋 李德林 从驾巡游诗 今随龙驾往,还属雁飞秋。
唐 王昌龄 太湖秋夕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唐 高适 酬陆少府 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宋 陆游 秋思 鱼复城边逢雁飞,白头羁客恨依依。
分类:雁飞
《分类字锦》:鸿雁飞回(鸿雁飞回)
李益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诗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分类:
《國語辭典》:鸿飞(鴻飛)  拼音:hóng fēi
1.鸿鸟飞翔。唐。张说〈蜀路〉诗二首之一:「叶落苍江岸,鸿飞白露天。」
2.比喻高举远引,以避祸患。唐。孟浩然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诗:「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飞行天空时,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苏轼〈虚飘飘诗。序〉:「元祐间,山谷作虚飘飘,盖乐府之馀,当时诸公皆有和篇。黄鲁直原作诗云:『虚飘飘,花飞不到地,……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漢語大詞典》:鹓鸿(鵷鴻)
鵷雏、鸿雁飞行有序,比喻朝官班行。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彫材滥杞梓,花綬接鵷鸿。” 唐 高适 《途中酬李少府赠别之作》:“鵷鸿列霄汉,燕雀何翩翩。”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闻道鵷鸿满臺阁,网罗应不到沙鸥。”
《漢語大詞典》:雁程
雁飞的行程。 宋 史达祖 《秋霁》词:“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 宋 周密 《征招》词:“江蘺摇落江枫冷,霜空雁程初到。” 元 陈樵 《越观》诗:“鸟道北来通 禹会 ,雁程南不尽 衡阳 。”
分類:雁飞行程
《漢語大詞典》:连雁(連雁)
亦作“ 连鴈 ”。 雁飞行时相连成行,故称。 南朝 梁 何逊 桓季圭 《至大雷联句》:“遥舟似连雁,远火若迴星。” 宋 秦观 《次韵子由题斗野亭》:“古埭天连鴈,荒祠木蔽牛。”
《漢語大詞典》:鸿阵(鴻陣)
(1).鸿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 宋 张耒 《秋日登海州乘槎亭》诗:“隔水飞来鸿阵阔,趁潮归去櫓声忙。”
(2).指鸿雁飞行时发出的叫声。 宋 姜夔 《湘月》词:“谁解唤起 湘灵 ,烟鬟雾鬢,理哀絃鸿阵。” 吴无闻 注:“理哀弦鸿阵,谓从哀弦中弹出飞鸿叫声。 王勃 《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 衡阳 之浦。’”
《漢語大詞典》:斜行字
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多排成“人”字形,故称。 宋 陈师道 《归雁》诗:“巧作斜行字,催归去国人。”
《漢語大詞典》:连鸿(連鴻)
鸿雁飞行时排列成队。 唐 元稹 《闲》诗之二:“连鸿尽南去,双鲤本东流。”
《漢語大詞典》:阵字(陣字)
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列,或成“一”字形,或成“人”字形,谓之“阵字”。 闻一多 《红烛·孤雁》:“不幸的失群的孤客:谁教你抛弃了旧侣,拆散了阵字,流落到这水国的绝塞,拼着寸磔的愁肠,泣诉那无边的酸楚?”
《漢語大詞典》:雁落沙滩(雁落沙灘)
唢呐曲。起源于 陕西 民间。以双唢呐模拟群雁飞鸣而下的情景,曲调悲壮。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两个吹鼓手吹起《雁落沙滩》的调子,锣鼓也响了。哀乐对于 萧队长 ,对于所有的在场的悲痛的人,都好像好一些似的。”原注:“雁落沙滩:悲调。”
《漢語大詞典》:斜行横阵(斜行横陣)
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或为“人”字形,或为“一”字形,故称。 宋 苏轼 《水龙吟》词:“万重云外,斜行横阵,纔疏又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