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13,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隐义
隐患
画隐
待隐
吴市隐
隐民
鹤隐
避隐
孤隐
隐退
隐事
隐瞒
隐户
昼隐
隐机
《漢語大詞典》:隐义(隱義)
(1).暗藏旨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
(2).深奥的义理。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将亦有深辞隐义,不可晓邪?” 清 章学诚 《书滦志后》:“州县之志,出於一手,撰述非有前人隐义,待己阐明。”
《國語辭典》:隐患(隱患)  拼音:yǐn huàn
暗藏而不易察觉的祸患。如:「切莫大意,此去隐患丛生。」
《漢語大詞典》:画隐(畫隱)
谓以画自隐,不求仕进。 宋 黄庭坚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 李侯 画隐百僚底,初不自期人误知。”
《分类字锦》:待隐(待隐)
王鏊待隐园赋序冢宰杨公作园于京口曰待隐谓将归老于此也而遭际明时愿莫之遂予为作赋以明其初志云
分类:园圃
《漢語大詞典》:吴市隐(吴市隱)
亦作“吴门卒”。 指 汉 梅福 避 王莽 专政,变姓名,隐于 会稽 ,为 吴市 门卒。汉书·梅福传:“至 元始 中, 王莽 顓政, 福 一朝弃妻子,去 九江 ,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 福 於 会稽 者,变名姓,为 吴市 门卒云。”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二:“ 西汉 梅福 自 九江 尉去,隐为 吴门 卒。” 清 曹寅 《过叶星期二弃草堂留饮即和见赠原韵》之一:“不同 吴市 隐,初罢 杞 人忧。”
《漢語大詞典》:隐民(隱民)
(1).古代自附于贵族豪强之家的贫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子 曰:‘君其许之!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 杜预 注:“隐,约,穷困。” 杨伯峻 注:“即贫民之投靠 季氏 者。”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 春秋 时代见于记载的‘隐民’、‘私属徒’、‘宾萌’……‘隐民’和‘私属徒’也是指贵族们的隐蔽户口。虽然他们还不是自由的,但是,他们的身份却不同于奴隶。”
(2).犹隐士。新唐书·杜淹传:“上好用隐民, 苏威 以隐者召,得美官。”参见“ 隐士 ”。
《國語辭典》:隐士(隱士)  拼音:yǐn shì
隐居避世的人。《荀子。正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骈字类编》:鹤隐(鹤隐)
唐 杜荀鹤 题岳麓寺 鹤隐松声尽,鱼沈槛影寒。
《漢語大詞典》:避隐(避隱)
(1).遮蔽;隐蔽。史记·大宛列传论:“《禹本纪》言: 河 出 崑崙 。 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 宋 叶适 《宿觉庵记》:“稍种竹树,有所避隐出没,以为风雨晦明之地。”
(2).避世隐居。后汉书·陈寔传:“后令復召为吏,乃避隐 阳城山 中。” 三国 魏 曹植 《夏禹赞》:“避隐 商山 ,示不敢莅,诸侯向己,乃奉天秩。” 元 袁桷 《安先生墓表》:“素多疾,尝避隐 封龙山 ,然卒不得年。”
(3).回避躲藏。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黄陂丞》:“县宰 建昌 李德叟 率主簿尉偕视之,二妇了不避隐。”
(4).避忌隐瞒。 明 卢象升 《特举俸深贤能道臣疏》:“臣所言所行,有费商榷者,本官无不直披心胸,未尝瞻顾避隐。”
《漢語大詞典》:孤隐(孤隱)
独自隐居。 唐 王昌龄 《山中别庞十》诗:“散髮卧其下,谁知孤隐情。”
《國語辭典》:隐退(隱退)  拼音:yǐn tuì
辞职隐居。如:「他因过不惯官场生涯,决定辞官隐退,当个平凡人。」
《高级汉语词典》:隐事  拼音:yǐn shì
隐秘的事
《國語辭典》:隐瞒(隱瞞)  拼音:yǐn mán
瞒住,不让别人知道。《红楼梦》第七三回:「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文明小史》第三○回:「书办该死,不曾禀过大老爷,还求太爷积些功德,代书办隐瞒了过去罢。」
《漢語大詞典》:隐户(隱户)
犹逃户、客户。封建社会里,人民为逃免租赋,躲避徭役,往往逃出本籍。逃出本籍以后,可以不服徭役,姓名不列入户口册。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舜不穷其民论:“ 明皇 以隐户剩田穷, 德宗 以閒架税屋穷。”参阅旧唐书·食货志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
《骈字类编》:昼隐(昼隐)
郭璞𪄀鹃赞昏明是互昼隐夜觌
《漢語大詞典》:隐机(隱機)
见“ 隐几 ”。
隐藏着的危机。 明 张居正 《答上师相徐存斋并附与诸公书》二:“近来世局,几更易矣。流俗之见,睹朝野无虞,便谓太平景象。不知隐机伏祸,深有可虑。”
分類:隐藏危机
《國語辭典》:隐几(隱几)  拼音:yìn jǐ
倚靠几案。《孟子。公孙丑下》:「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