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暗处(暗處)  拼音:àn chù
1.黑暗的地方。如:「不要常往暗处走。」
2.秘密的地方。如:「人在暗处,你在明处,要小心防备。」
《國語辭典》:阴伏(陰伏)  拼音:yīn fú
1.阴私、秘密。《汉书。卷六六。杨敞传》:「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
2.暗中埋伏。《新唐书。卷一五五。马燧传》:「阴伏万人,将以掩燧。」
《漢語大詞典》:禁奸(禁姦)
(1).惩治奸邪。韩非子·备内:“今夫治之禁姦,又明於此。然守法之臣,为釜鬵之行,则法独明於胸中,而已失其所以禁姦者矣。”后汉书·百官志五:“皆掌治民,显义劝善,禁姦罚恶,理讼平贼。”
(2).谓案察隐蔽的邪恶。汉书·张敞传:“其治京兆,略循 赵广汉 之迹,方略耳目,发伏禁姦,不如 广汉 。”
《國語辭典》:影占  拼音:yǐng zhàn
遮蔽、掩护。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向他州寻远亲,往乡中投近邻,向山中影占身。」《水浒传》第六回:「这两个那里似个出家人,只是绿林中强贼一般,把这出家影占身体。」
《漢語大詞典》:隐屏(隱屏)
掩藏隐蔽。汉书·食货志下:“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姦,虽黥罪日报,其势不可止。” 王先谦 补注:“ 周寿昌 曰:‘隐,避藏也。屏,私处,絶人踪跡也。屏音丙。’”
分類:掩藏隐蔽
《國語辭典》:奥窔(奧窔)  拼音:ào yǎo
古代称屋室的西南隅为「奥」,东南隅为「窔」。奥窔泛指堂室之内。《荀子。非十二子》:「奥窔之閒,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
《國語辭典》:灭景(滅景)  拼音:miè yǐng
藏身或遁迹。《新唐书。卷一一八。裴潾传》:「臣谓士有道者皆匿名灭景,无求于世,岂肯干谢贵近自鬻其伎哉?」
《漢語大詞典》:发伏(發伏)
(1).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汉书·张敞传:“其治 京兆 ,略循 赵广汉 之迹。方略耳目,发伏禁姦,不如 广汉 。”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姦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杨君墓志》:“及其为吏,披姦发伏,振摘利害……有以过人如此。”
(2).突出伏兵。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一麾发伏鴈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围。”《英烈传》第七一回:“只看林莽中高悬红灯为号,一齐发伏追击。”
《漢語大詞典》:伏弩
(1).埋伏弓箭手。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大怒,伏弩射中 汉王 。”后汉书·袁绍传:“ 操 出行围, 配 伏弩射之,几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孟良 ﹞由 大猛养 进 猛遮 ,土弁 刀召鈐 伏弩截杀。”
(2).隐蔽着的用机械发射的弓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尸穸:“按《汉旧仪》,将作营陵地,内方石,外沙演,户交横莫耶,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製有其机也。”
(3).泛指暗箭。明史·叶旺传:“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
《漢語大詞典》:伏机(伏機)
(1).隐蔽的机械装置。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洪武 中, 山西 张 姓者多异术……一日经 河南 济源 ,其神素称灵异,货帛财物有假贷者,随出水面。 张 见之,曰:‘是不难,殆伏机耳。’归即凿池,倣其制为之,已而果然。”《东周列国志》第六六回:“ 寧氏 门内设有伏机--伏机者,掘地为深窟,上舖木板,别以木为机关,触其机,则势从下发,板启而人陷。”
(2).潜在的因素。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这儿是后来奴隶破坏的一个伏机,我们是应该注意的。”
《漢語大詞典》:昏蔽
(1).犹遮盖,隐蔽。《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方梁櫑木,復塞虚空,捧石擎山,昏蔽日月。” 明 李东阳 《经筵讲章·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内外、精粗、始终、远近,一件件察得都无有昏蔽。”
(2).犹蒙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岂可谓无?但常人之心,既有所昏蔽,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见,终是暂明暂灭,非其全体大用矣。”
《漢語大詞典》:幽沦(幽淪)
(1).沉沦;陷没。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復蒙引见,得奉帷幄。”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坟塋幽沦,百年荒翳。”
(2).引申指死亡。 唐 白居易 《哭诸故人寄元九》诗:“ 伟卿 既长往, 质夫 亦幽沦。”
(3).隐蔽、幽暗之处。 唐 刘禹锡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使幕》诗:“一旦逢良时,天光烛幽沦。”
《漢語大詞典》:曲隈
亦作“ 曲畏 ”。 曲折隐蔽之处。庄子·徐无鬼:“濡需者,豕蝨是也,择疏鬣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蹏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郭庆藩 集释:“曲隈,胯内也。凡言隈者,皆在内之名。《淮南·览冥篇》:‘渔者不争隈。’ 高 注:‘隈,曲深处,鱼所聚也。’…… 僖 二十五年左传:‘ 秦 人过 析 隈。’ 杜 注:‘隈,隐蔽之处。’故知言‘隈’者,皆在内曲深之谓。”《淮南子·原道训》:“綦年而渔者争处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高诱 注:“曲隈,崖岸委曲。”此指弯港。 晋 束晳 《玄居释》:“徒以曲畏为梏,儒学自桎,囚大道於环堵,苦形骸於蓬室。”此指一隅之地。
《漢語大詞典》:晦匿
隐蔽不露。隋书·高祖纪上:“ 高祖 甚惧,深自晦匿。” 宋 苏轼 《江瑶柱传》:“ 媚川 深自晦匿,尝喟然谓其孙子曰:‘匹夫怀宝,吾知其罪矣!’”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 敏树 尝数至京师矣,既齟齬有司,不得一当,欲勉持一刺,干謁当时声誉之人,则愁沮万状,甘自晦匿而已。”
分類:隐蔽不露
《漢語大詞典》:潜翳(潛翳)
亦作“潜翳”。 隐蔽;隐藏。 汉 蔡邕 《述行赋》:“想 宓妃 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寧 抱道怀贞,潜翳海隅。”晋书·潘岳传:“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
分類:隐蔽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