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微蒙(微濛)
隐约迷蒙。《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三二》:“惊风急素柯,白日渐微濛。”
分類:隐约迷蒙
《漢語大詞典》:微谏(微諫)
以隐约委婉的话进谏。礼记·坊记:“从命不忿,微諫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汉书·伍被传:“ 淮南王 阴有邪谋, 被 数微諫。”
《国语辞典》:模书(模书)  拼音:mó shū
将可隐约透视的纸张覆在书帖之上,依样摹写。《南史。卷三二。张邵传》:「宋文帝云:『天下有五绝,而皆出钱唐。』谓杜道鞠弹棋,范悦诗,褚欣远模书,褚胤围棋,徐道度疗疾也。」也作「摹书」。
《漢語大詞典》:微忽
极言细小;隐约细微。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微忽之言,久而可復,幽间之行,独而不克,行其亡如其存,曰顺信者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人之与天,多此类者,而皆微忽,不可不察也。” 清 方苞 《读〈仪礼〉》:“乃使戔戔於登降进反之仪,服物采色之辨,而相较於微忽之间,不亦末乎!”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那黎明后清明爽健的劳作之歌,还依稀微忽。”
《国语辞典》:岩礁  拼音:yán jiāo
海洋中隐约浮现水面的岩石。如:「这一带海域有许多岩礁,行船要特别小心。」
《漢語大詞典》:隐隐辚辚(隱隱轔轔)
(1).车马众多之声。文选·张衡〈东京赋〉:“肃肃习习,隐隐轔轔。” 薛综 注:“隐隐,众多貌。轔轔,车声也。” 吕延济 注:“隐隐轔轔,皆车马声。言后车未出城,前驱已自郊而反,言车骑之多。”
(2).隐约模糊。 清 冯桂芬 《潘顺之吉士岱顶观云图序》:“庙之北户小阜隆起,躡履而上,群峰四环。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隐隐轔轔,时露翠微之径。”
《漢語大詞典》:隐隐绰绰(隱隱綽綽)
隐约不清貌。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一章:“两年前的事,像凉风一样,冲进母女俩的心间,隐隐绰绰的影子,仿佛就在眼前。”
分類:隐约不清
《國語辭典》:蛛丝马迹(蛛絲馬跡)  拼音:zhū sī mǎ jī
比喻有线索迹象可以寻查推求。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疑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漢語大詞典》:血荫(血蔭,血廕)
亦作“ 血廕 ”。指血液瘀结而隐约显现的印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若伤处痕色不明,必剔开腐肉验骨,上自有血晕、血荫等伤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上》:“小儿尸,在母腹中被惊死者,胞衣紫黑色,血廕软弱;生下死者,尸淡红,胞衣白。”
《国语辞典》:若隐若显(若隐若显)  拼音:ruò yǐn ruò xiǎn
形容隐约不明,模糊不清。《宣和画谱。卷一二。山水三。宋。黄齐》:「非阴非霁,如梅天雾晓,霏微晻霭之状,殊有深思,使他人想像于微茫之间,若隐若显,不能穷也。」也作「若隐若现」。
《國語辭典》:字里行间(字裡行間)  拼音:zì lǐ háng jiān
字句、笔墨之间。语本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閒,珠玉生于字里。」亦指文章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官场维新记》第二回:「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
《漢語大詞典》:髣拂
隐约,依稀。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薛中丞存诚》:“閽吏因昼寝未熟,髣拂间见僧童数十人,持香花幢盖作梵唱,次第入臺。”参见“ 髣髴 ”。
分類:隐约依稀
《國語辭典》:髣髴  拼音:fǎng fú
似乎、好像、近似。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髣髴三更。」也作「仿佛」、「彷佛」。
《漢語大詞典》:洸忽
恍忽。隐约不明貌。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西望 崑崙 之轧沕洸忽兮,直径驰乎 三危 。”
分類:恍忽隐约
《漢語大詞典》:草蛇灰线(草蛇灰線)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花月痕》第五回回末评论:“写 秋痕 , 采秋 ,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綫,马迹蛛丝,隐於不言,细入无间。”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迨六月十八日,有中外名人 犬养毅 及 张继 ,联翩来 曲 ,圣公府大排盛宴,名人去后四日,於是忽有 宋校长 ( 宋还吾 )被控之事,此中草蛇灰綫,固有迹象可寻也。”亦作“ 草蛇灰线 ”。 黄远庸 《内外之形势》:“该处市面,极为恐慌,乱机日深,皆由此等草蛇灰线而来。”
见“ 草蛇灰綫 ”。
《漢語大詞典》:惨闇(慘闇)
隐约不明貌。 清 龚自珍 《书金伶》:“俄而 德辉 如醉、如寱、如倦、如倚、如眩瞀,声细而譎,如天空之睛丝,缠绵惨闇,一字作数十折,愈孤引不自已,忽放吭作云际老鸛叫声,曲遂破,而座客散已尽矣。”
分類:隐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