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芒刺  拼音:máng cì
草叶上的细小尖刺。《三国演义》第二○回:「朕每见之,背若芒刺。」《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姑娘此时心慌意乱,如生芒刺,如坐针毡。」
《國語辭典》:芒刺在背  拼音:máng cì zài bèi
比喻因畏忌而极度不安。《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新唐书。卷一二一。崔日用传》:「然每一反思,若芒刺在背。」也作「背生芒刺」、「背若芒刺」。
分類:不安
《漢語大詞典》:隙穴
(1).壁缝和洞穴。《淮南子·泰族训》:“以目之无见,耳之无闻,穿隙穴,见雨零。”
(2).比喻感情上的裂痕。
(3).比喻隐患。
《國語辭典》:阴害(陰害)  拼音:yīn hài
暗中谋害。《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重诲屡在明宗前谗谮,欲阴害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一出》:「莫是有人来阴害你,浑身尽都是鲜血。」
《漢語大詞典》:隐虞(隱虞)
隐患。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安得再起司马登戎枢,坐紆长策销隐虞。”
分類:隐患
《漢語大詞典》:隐害(隱害)
(1).暗地加害于人。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荆 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 李贤 注:“隐害,谓阴害於人也。”
(2).隐患。 明 李东阳 《南隐楼记》:“苟无外慕,则虽繁丽喧鬨如 閶门 者,亦不为隐害。”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七节:“ 河北 叛镇一时归顺,无消除隐害的措施。”参见“ 隐患 ”。
《國語辭典》:隐患(隱患)  拼音:yǐn huàn
暗藏而不易察觉的祸患。如:「切莫大意,此去隐患丛生。」
《漢語大詞典》:宿祸(宿禍)
谓留下隐患。 清 梅曾亮 《刘忠义传》:“则君之功,岂仅以死偿节者哉!使其从人言去。免身而宿祸,孰以必死责是官者?义不忍出此,而妻子相随於煨烬也。”
分類:留下隐患
《漢語大詞典》:伏疾
隐疾。喻隐患。《后汉书·段颎传》:“ 匈奴 、种 羌 ,并擅其地,是为癕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
分類:隐患
《漢語大詞典》:瘕症(瘕癥)
腹中结块的病。比喻隐患。 明 刘基 《赠道士蒋玉壶长歌》:“驱斥琚瓆除瘕癥,眸光照座生紫稜。”参见“ 癥瘕 ”。
分類:中结隐患
《漢語大詞典》:症瘕(癥瘕)
(1).腹中结块的病。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癥”;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夫癥瘕不除,而不修 越人 之术者,难图 老 彭 之寿也。” 明 刘基 《听蛙》诗:“乌鳶逐响蛇听音,寧顾入腹生癥瘕。”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山楂:“﹝实﹞,化饮食,消肉积癥瘕。”《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症瘕积聚痞瘀血血蛊总括》:“癥积不动有定处,瘕聚推移无定形。”注:“癥者,徵也,言有形可徵也;瘕者,假也,言假物成形也。”
(2).喻固陋寡闻。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余将渡江留书与之成六十六韵》:“我观士腹中,一俗乃癥瘕。束书都不观,恣口如闹蛙。”
《漢語大詞典》:阴痞(陰痞)
体中硬块。喻隐患。明史·刘宗周传:“曩皇上以情面疑羣臣,羣臣尽在疑中,日积月累,结为阴痞,识者忧之。”
分類:隐患
《漢語大詞典》:隙蠹
隙缝和蛀虫。比喻隐患。《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外。’……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
《國語辭典》:心腹之疾  拼音:xīn fù zhī jí
致命的祸患或隐藏在内部的危害。《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晋书。卷一二四。慕容盛载记》:「兼内有萧墙之难,不宜养心腹之疾。」也作「腹心之疾」。
《國語辭典》:心腹重患  拼音:xīn fù zhòng huàn
极重大的祸害或隐忧。《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也作「心腹大患」。
《國語辭典》:杜渐防萌(杜漸防萌)  拼音:dù jiàn fáng méng
杜绝乱源的开端,以防备祸患的发生。比喻防患于未然。《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也作「防萌杜渐」、「防微杜渐」、「杜渐防微」、「杜渐除微」。